中藥染韻潤童心 非遺傳承共成長 南京高校聯動校社開展特色文化活動
近日,“與子同袍”項目團隊攜手南京中醫藥大學澤蘭傳統文化社,聯合南京市青秀城小學、奮斗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及邁皋橋街道團委,共同舉辦“中藥染韻潤童心 非遺傳承共成長”主題活動。
活動以中藥染色文化為核心,通過知識講解、扎染實踐、繪本分享等多元形式,帶領青秀城小學學生沉浸式感受傳統技藝魅力,開啟知識性與趣味性兼具的文化探索之旅。 活動現場,主講人以“草木為染,中藥藏色”為主題,結合《天工開物》中古法染技記載,從中藥與染色的淵源切入,生動講解道:“板藍根、蓼藍、茜草等中藥材不僅能治病,還能提煉天然染料,像板藍根葉子就能染出‘青出于藍’的經典藍色。”志愿者同步展示了用黃芩、紅花、梔子等中藥材染制的布料,從淡雅鵝黃到明艷朱紅的豐富色彩,引發學生陣陣驚嘆。針對學生提出的疑問,志愿者詳細解答了中藥染色的原理與步驟,將中醫藥文化與傳統染織技藝有機結合,讓學生讀懂古人“取之自然、用之自然”的生態智慧。 在扎染互動實踐環節,“與子同袍”項目團隊與澤蘭社志愿者化身“非遺導師”,手把手指導學生掌握“三角扎”“螺旋扎”等經典技法。“白布對折后纏繞棉線,纏得越緊,染出的留白圖案越清晰。”志愿者一邊示范一邊強調細節。學生們發揮想象,將白布折成星星、動物等造型,或進行不規則纏繞,隨后將扎好的布料放入板藍根提煉的染缸中等待上色。當布料展開時,冰裂紋、藍花、星空等獨一無二的紋理接連呈現,學生們舉著作品互相展示,成就感十足,在實踐中領略扎染藝術的獨特魅力。 活動尾聲,志愿者帶來《擷草成彩》——與子同澤系列傳統文化繪本,通過色彩鮮明的插畫和通俗易懂的文字,講述扎染技藝傳承故事與中藥染色知識。現場還鼓勵學生用畫筆記錄本次扎染體驗,將文化傳承從“聽”“做”延伸到“創”,在孩子們心中種下守護非遺、熱愛傳統文化的種子。 “此次活動是校地、校校協同傳承傳統文化的有益嘗試。”“與子同袍”項目團隊負責人表示,未來將聯合更多社區和學校,推出更多融合中醫藥文化與傳統技藝的特色活動,推動傳統文化走進校園、扎根社區,讓更多青少年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魅力,助力非遺傳承煥發新活力。
通訊員:宋宵
社會實踐內容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