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綠色生態發展日益成為社會關注的重要議題。為積極響應國家關于生態文明建設的號召,在周晗瑋老師的指導下,由張孫鈺同學帶領的常州工學院“生態文明夢”返家鄉社會實踐小分隊于9月10日前往常州規劃館開展學習調研活動。
初入常州城市規劃館時,內心不免帶著幾分迷惘。前期調研中,我們觀察到部分市民對城市生態建設關注不足,對垃圾處理等環保知識了解有限。如何提升公眾對生態建設重要性與緊迫性的認知,成為縈繞心頭的疑問。
常州規劃館的參觀為我提供了一份深刻的答案。其中,一層的序廳與二層的“園林綠化”展區尤其令人印象深刻。
步入序廳,一顆視頻球赫然呈現,引人注目。經講解員介紹,此為全國首顆視頻球,展現了常州市在前沿科技應用方面的投入與創新。城市規劃館作為公眾了解城市發展的重要平臺,其第一印象尤為關鍵。常州以動態、直觀的視頻球取代傳統的圖文展示,生動呈現城市生態建設全貌,不僅增強了參觀體驗,更有效提升了信息傳播的接受度。這一設計背后,折射出城市對生態建設的高度重視與持續投入。
隨后,團隊來到二樓的成就與專項規劃展廳。在“園林綠化”展區,常州新建公園的蔥郁景象通過影像資料一一呈現,引發深思。當前,伴隨經濟快速發展,不少城市面臨“垃圾圍城”、綠地縮減、工業排放等問題,部分公園與園林甚至被商業與住宅項目替代。盡管國家持續倡導生態建設與垃圾分類,但公眾意識仍有待加強。許多人如魯迅筆下“鐵屋子”中沉睡者般,對生態問題漠不關心,休閑活動多集中于商業場所,鮮少主動走進規劃館或參與公益環保行動。
長此以往,城市空氣質量可能持續下降,藍天綠樹漸成奢望,后代或將難以想象曾經的清新環境。若生態環境持續惡化,人民生活質量、社會發展乃至社會和諧將面臨嚴峻挑戰。生態文明建設不僅關乎當下福祉,更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重要基石。
常州在歷史文化保護與園林綠化方面的堅持,猶如一聲警鐘,令人振奮。其規劃與宣傳模式若得以推廣,或可喚醒更多公眾意識,推動更多城市邁向綠色轉型。城市發展離不開市民的認同與參與,而良好的生態環境也將切實提升民生幸福感。積極參與生態文明建設,是每一位公民的責任,更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要求。
在后續實踐中,本團隊將進一步致力于提升市民的生態環保意識,踐行“三下鄉”活動的初心,擔當新時代青年的使命。我們堅信,只要社會各界共同努力,未來必將涌現更多如常州般的生態典范城市,中國的生態文明建設成果也將贏得更廣泛的國際認可。
通訊員:竇睿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