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蘭山下的馬瑟蘭探索:蒲尚酒莊
寧夏銀川2025年6月25日電——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葡萄酒學院“賀蘭紫珠·黃河綠洲”暑期調研團日前深入賀蘭山東麓葡萄酒產區,探訪以馬瑟蘭(Marselan)品種釀造為特色的浦尚酒莊。此次調研聚焦中國葡萄酒產業“品種創新”與“風土表達”的實踐路徑,旨在通過酒莊實地考察,挖掘傳統風土與現代釀造技術融合的行業價值。
賀蘭山東麓的陽光與礫石土壤,是葡萄酒釀造者眼中的“天賦風土”。調研團抵達浦尚酒莊后,首先走進葡萄園實地察看。接待人員介紹,作為國內較早開展馬瑟蘭規模化種植的酒莊之一,浦尚自引種以來,通過十年以上的品種適應性研究,逐步摸索出適合本地氣候的栽培技術——從花果期的精細化疏果,到成熟期的根域溫度調控,均以“凸顯馬瑟蘭品種的香氣復雜度與結構感”為核心目標。調研團成員蹲身觀察葡萄串的果粒緊致度,對馬瑟蘭在寧夏產區展現出的“高糖低酸、果香濃郁”特性表現出濃厚學術興趣。
隨后,調研團進入酒莊現代化生產車間。這里的釀酒流程嚴格遵循“風土優先”原則:從葡萄入廠的無損分選,到發酵階段的溫度精確控制(誤差不超過0.5℃),再到陳釀環節的橡木桶類型選擇(法國橡木與美國橡木按比例混配),每一步均以“保留葡萄原生風土印記”為導向。工作人員強調,浦尚的釀造哲學是“不刻意修飾品種特性”,而是通過技術手段放大風土賦予的獨特性——這與調研團“挖掘賀蘭山東麓風土表達”的課題不謀而合。
恒溫恒濕的酒窖是葡萄酒“二次生長”的空間。調研團在接待人員引導下步入酒窖,映入眼簾的是成排的橡木桶與整齊的儲酒架,空氣中彌漫著赤霞珠的果香與馬瑟蘭的香料氣息。接待人員介紹,酒窖采用智能化溫濕度控制系統,全年溫差不超過2℃,確保葡萄酒在陳釀過程中緩慢、穩定地發展香氣層次。“馬瑟蘭的單寧細膩度高,需要更長時間的桶陳來平衡結構,”工作人員補充道,“我們會根據每年的氣候情況調整桶陳時長,這是對‘風土變量’的主動回應。”
參觀的高潮是開放式品酒與交流環節。調研團成員品鑒了浦尚酒莊的三款核心酒款,其中2022年份馬瑟蘭干紅尤為亮眼——寶石紅色酒液中透著黑莓與紫羅蘭的香氣,入口后單寧如絲綢般順滑,余味帶有礦石般的清爽感。圍繞“馬瑟蘭在中國的商業化路徑”“酒莊人才培養與行業協作”等話題,調研團與接待人員展開深入探討。浦尚酒莊負責人表示:“馬瑟蘭不是‘舶來品種的簡單復制’,而是賀蘭山東麓風土的‘創新表達’——我們希望通過它,讓更多人看到中國葡萄酒的多樣性可能。”
此次探訪不僅為調研團提供了“從葡萄園到酒杯”的全鏈條實踐學習機會,更讓成員們直觀感受到中國葡萄酒產業在品種探索中的突破:浦尚以馬瑟蘭為載體,將“風土意識”與“技術創新”結合,既保留了傳統釀酒的精髓,又回應了市場對“差異化產品”的需求。正如調研團成員所說:“浦尚的實踐,是中國葡萄酒產業從‘跟跑’到‘自主創新’的生動注腳。
社會實踐內容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