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推動紅色基因代代相傳,西南石油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星星之火”實踐隊于2025年8月1日至8日赴四川省阿壩州九寨溝縣大錄鄉開展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實踐隊以“革命老區紅色遺址的歷史溯源與當代價值研究”為課題,通過實地調研、文化宣講、志愿服務等形式,探索紅色文化的時代傳承路徑。
一、追溯紅色記憶,挖掘歷史脈絡
實踐隊首先來到大錄鄉紅軍博物館,在講解員的帶領下系統學習紅軍長征途經當地的革命歷史。隊員們重點記錄了紅軍在九寨溝地區的行軍路線、軍民互動等史實。
“這些泛黃的書信和磨損的草鞋,見證了革命先輩的崢嶸歲月。”隊長在整理史料時感慨道。實踐隊還走訪了12位老黨員和革命后代,了解到了“紅軍借糧”“牦牛運輸隊”等鮮為人知的紅色故事。在九寨溝縣檔案館,隊員們還查閱了《松潘縣志》《九寨溝革命斗爭史》等文獻,梳理出當地紅色文化資源分布圖譜,為后續保護開發提供了詳實的第一手資料。

二、創新傳播形式,活化紅色基因
為讓紅色文化貼近青年群體,實踐隊與村委的工作人員商量舉辦一次“紅色文化宣講會”活動。秉持著說干就干的行動原則,實踐隊邀請老黨員和革命后代擔任故事講解人的同時,在村支書的帶領下挨家挨戶邀請大家參加本次活動。
8月6日傍晚,“紅色文化宣講會”于大錄鄉文化廣場正式舉辦。活動以老黨員和革命后代的生動講述,以輕松親切的閑聊方式,將發生在本地的革命故事傳遞給孩子們,幫助他們更深刻地感受家鄉的歷史文化,增強對家鄉的熱愛與認同;也讓我們銘記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跡,以紅軍精神鞭策自我、砥礪前行。宣講會后,16歲的藏族少年澤仁達瓦感慨道:“以前只在課本上讀到紅軍故事,今天才了解到,原來我們的家鄉也有這么多感人至深的事跡。”
通過本次宣講會的形式,實踐隊成功將紅色文化融入青年生活,讓革命歷史從課本走向現實。宣講會以親切的講述喚醒青少年對家鄉紅色記憶的共鳴,藏族少年的感言印證了本土化敘事的力量——當革命精神與腳下土地相連,歷史的火炬便真正傳遞到了新一代手中。這不僅增強了文化認同,更讓紅軍精神在新時代煥發鮮活生機。
三、賦能鄉村振興,彰顯時代價值
在當地實踐的這幾天里,實踐隊員發現了當地農產品銷路不暢的問題。針對這一問題,隊員們充分發揮創意,提出紅色文化+鄉村振興”的有機融合路徑。隊員們向村支書提出淺顯的建議,利用自行設計的具有紅色主題特色的包裝方案,通過這種獨特的包裝形式,幫助村民們通過直播平臺銷售花椒、核桃等地方特產,希望對當地農產品的銷量有幫助。
在志愿服務環節,實踐隊積極開展了“銀發關懷”行動,隊員們用心陪伴了10位獨居的老黨員,為他們帶去了溫暖和關懷;同時,隊員們還認真清理了2處烈士陵園,維護了陵園的整潔和莊嚴,為紅色文化的傳承和保護貢獻了力量。一位隊員感慨道:“看到村民們的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我真切地感受到了社會實踐的深刻意義所在,這種成就感是難以言表的。”
四、踐行青年擔當,收獲成長感悟
此次實踐活動涵蓋了成都和九寨溝兩大地區,整個行程累計超過1200公里。在這次長途跋涉中,隊員們面對高原反應、連綿不斷的陰雨天氣等多種不利因素,依然堅持不懈,最終順利且圓滿地完成了預先設定的各項任務。實踐結束后,團隊成員認真總結,共撰寫并提交了10份詳盡的個人調研總結報告。
“通過這次深入實地的實踐經歷,我深刻體會到了‘不忘初心’這四個字的深刻內涵和重要意義。”一位隊員在總結交流會上感慨萬千地分享了自己的心得體會。指導教師也在會上表示,實踐隊將進一步深化和拓展此次實踐的研究成果,積極推動紅色文化走進校園、融入社區,致力于讓革命精神在青年一代心中生根發芽,茁壯成長。

據了解,西南石油大學已經連續15年組織學生開展以紅色主題為核心的社會實踐活動,累計培育出省級以上級別的優秀實踐團隊多達37支。此次“星星之火”實踐隊的活動,不僅是學校“大思政課”建設的一次生動而具體的實踐探索,更是青年學子傳承紅色基因、積極服務國家戰略的實際行動和有力體現。(柏霜,何忠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