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熱生輝,點綠成金——看安吉能源集約節約如何書寫“兩山”新答卷
光熱生輝,點綠成金——看安吉能源集約節約如何書寫“兩山”新答卷
導語
自2005年“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提出以來,浙江省湖州市安吉縣積極踐行綠色發展路徑,以生態發展為重要抓手,在可持續發展征程中穩步邁進。2025年7月,浙江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浙美青傳實踐隊湖州分隊,秉持“理解當代中國,講好美麗浙江故事”的行動理念,聚焦湖州安吉,深入探尋安吉在能源資源集約節約利用方面的探索路徑,助力理解綠色發展模式下的浙江實踐。
引言
為深入探究兩山理念在安吉的實踐,我們探訪了兩大行業標桿:
中機國能安吉光伏發電有限公司——在920余畝土地上編織“陽光與作物共生”的立體藍圖,讓每寸土地迸發綠電與豐收的雙重能量;
安吉國豐熱電有限公司——將22萬噸農林廢棄物煉成電與熱,用超低排放技術書寫“變廢為寶”的循環經濟答卷。
光伏篇:陽光的"精打細算"
在安吉縣梅溪鎮紅廟村的廣袤土地上,中機國能安吉光伏發電有限公司的21.9153MW農光互補項目如同一家“陽光銀行”,將每一縷陽光都轉化為實實在在的綠色財富。
陽光的精準捕捉
這里的每一塊光伏板都是高效的"捕光能手"。通過精心設計的排列組合,陽光被最大限度地轉化為電能。2024年,這片"陽光農場"發電2389萬度,足以滿足上萬戶家庭的年用電需求。
土地的立體經營
光伏板下別有洞天。在距地面2.5米的空間里,水梔子、黃芩、石榴和金銀花等喜陰作物郁郁蔥蔥。這種"板上發電、板下種植"的創新模式,讓同一塊土地實現了雙重產出。
智慧的運維管理
項目運用智能化手段實現精細化管理。通過遠程監控系統,工作人員可以實時掌握每塊光伏板的工作狀態,及時發現并解決問題。這種高效的運維方式,使得設備維護成本僅占總投入的1.2%。
綠色的循環經濟
截至2024年,項目已累計發電超過2億度,相當于減少二氧化碳排放20.2萬噸。這些清潔電力不僅點亮了千家萬戶的燈火,更守護著安吉的綠水青山。板下種植的中藥材,也為當地農民開辟了新的增收渠道。
在"兩山"理念的指引下,中機國能安吉光伏項目用實踐證明:能源轉型不是簡單的技術替代,而是通過系統優化實現資源價值的深度挖掘。當陽光穿過光伏板,照亮板下茁壯生長的黃芩時,我們看到的不僅是清潔電力,更是一種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可持續發展智慧。熱電篇:廢棄物的"重生之旅"
竹燼涅槃生暖意,千企萬戶沐春暉。在安吉的翠竹云海中,安吉國豐熱電有限公司(簡稱“國豐熱電”)以“竹”為筆,將農林廢棄物轉化為電能,成為安吉生態價值轉化的創新標桿。
農林廢料變身綠色煤炭
安吉竹產業的蓬勃發展使得大量竹粉、竹屑堆積,同時農業生產也留下了秸稈等副產品。國豐熱電以“吃干榨凈”的循環理念將這些農林殘余轉化為能源基石——通過公開招標建立規模化收儲運體系,使每年預計22萬噸竹粉、園林樹枝等生物質燃料(折標煤8.83萬噸)精準入爐。讓傳統填埋焚燒的廢棄物,成為驅動熱電聯產的“綠色煤炭”。
技術升級守護綠水青山
國豐熱電采用熱效率為90.7%的高溫高壓循環流化床鍋爐,燃燒竹木廢料同步產出電能和熱能,爐渣碳含量低至0.61%。與此同時,半干法脫硫+SCR脫硝+布袋除塵技術鏈使得粉塵、SO2、NOx濃度優于國家超低排放標準。整體工程預計年減排CO226萬噸,推動安吉實現“碳中和”目標。
循環經濟促進惠企惠民
國豐熱電為企業減負,為農民增收,為生態增值。鋪設管網覆蓋孝豐4大工業區,淘汰100余臺小鍋爐,為竹地板、涼席等企業提供穩定低價蒸汽,用能成本降低30%;“訂單林業”年收購竹廢料2.2萬噸,帶動周邊農戶增收超千萬元,形成“資源利用-產業升級-農民增收”閉環;爐渣用于鋪路建材,飛灰還田沃土,實現“供能-治污-資源再生”三重效益。
總結
中機國能的光伏矩陣與國豐熱電的循環工程,共同描繪出安吉能源資源節約集約利用的生動圖景。在這里,陽光被精準"儲蓄",廢棄物被徹底"喚醒",每一份資源都通過技術創新和系統優化實現價值倍增。這種"空間復用、能源循環、效益疊加"的發展模式,不僅詮釋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深刻內涵,更探索出一條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協同共進的實踐路徑。
結語
當陽光與竹屑都被賦予新的使命,我們看到的不僅是一個縣域的轉型探索,更是整個國家推進"雙碳"戰略的生動實踐。這啟示我們:真正的現代化,在于用創新喚醒每一份資源的潛能,用智慧平衡發展與保護的天平,最終實現人與自然的美美與共。在這條綠色發展之路上,安吉的故事還在繼續,而它的啟示已然照亮遠方。
撰稿 | 沈詩韻 李一可 洪沛淇
攝影 | 汪笑宇 洪沛淇
編輯 | 余梓源
社會實踐內容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