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引導青少年領略“兩彈一星”精神在新時代的創新實踐,見證中國核電技術走向世界的輝煌歷程,激發科學探索熱情與家國情懷,8月13日中文系揚帆志愿服務宣講團“兩彈一星”主題課程之“國家名片‘華龍一號’”講堂在山東省濰坊市臨朐縣冶源鎮付家李召社區順利開展。
課堂伊始,志愿者展示了一組“華龍一號”從反應堆壓力容器的精密加工到全球首堆的穩定運行數據的照片,勾勒出這一“國家名片”的成長軌跡,讓孩子們對這臺“中國制造”的核電重器產生了濃厚興趣。隨后,志愿者生動解析“華龍一號”的核心技術:雙層安全殼如何構建“金鐘罩”式防護,“能動+非能動”的冷卻設計如何應對極端工況……原本復雜的技術原理,通過3D動畫模擬“華龍一號”的全生命周期運行場景,從燃料裝載到發電輸出,從日常維護到應急響應,全方位展示其安全、高效、智能的運行特性。從“兩彈一星”的自力更生到“華龍一號”的自主創新,一代代科研工作者的奮斗故事,在孩子們心中播下了科技強國的種子。
此次“解密‘華龍一號’”課程,不僅讓孩子們深入了解了我國自主核電技術的發展成就,更讓他們在時代故事中感受“兩彈一星”精神的傳承與升華。未來,中文系揚帆志愿服務宣講團將繼續通過豐富多樣的科普形式,讓更多孩子感受中國科技的力量,立志用知識與奮斗,書寫新時代的創新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