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盛夏,蘭州大學“幸福長流母親河”專項調研暑期實踐隊的成員們,懷揣著對鄉村振興的憧憬與求索,深入甘肅省蘭州市七里河區阿干鎮,對當地鄉村發展與振興問題進行了深度調研。團隊有幸采訪到阿干鎮的負責人廖書記,通過交流與實地考察,全面了解了阿干鎮依托其獨特的資源稟賦,在轉型發展道路上所做的努力與取得的成果。

圖 1 實踐沿途風光 祁明陽攝
實踐隊員們首先向廖書記表達了此行的目的,并征得了采訪過程進行拍攝和錄音的許可,廖書記熱情地歡迎了大家的到來。在交流中,廖書記詳細闡述了阿干鎮最具特色的優勢所在。她指出,阿干鎮不僅是蘭州市的南部生態屏障,更因其優越的生態環境和便捷的地理位置,成為蘭州市“半小時經濟圈”內的一顆璀璨明珠。實踐隊了解到,這里擁有國家4A級旅游景區石佛溝國家森林公園,森林覆蓋率高達90%以上,使得夏季氣溫比市區低4-5℃,是理想的避暑康養勝地。實踐隊員們深刻感受到,阿干鎮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為當地的生態旅游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圖 2 實踐隊成員采訪村支書廖書記現場 祁明陽攝
然而,阿干鎮的“生態名片”并非其歷史的全部。廖書記向實踐隊介紹了阿干鎮輝煌而厚重的工業歷史。她談到,在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阿干鎮曾是甘肅省重要的工業小鎮,憑借其豐富的煤炭資源,為全省乃至國家的工業建設做出了巨大貢獻。歷史資料顯示,阿干鎮的煤炭開采可追溯至明清時期,而解放后,這里更是建成了多座大型煤礦和配套工業企業,一躍成為聞名遐邇的“煤都”。“蘭阿煤礦”作為甘肅省重要的國有煤礦之一,曾為新中國的建設提供了大量能源。然而,隨著國家對資源和安全管控政策的調整,加之資源逐漸枯竭,從上世紀九十年代到本世紀初,鎮上的小型鄉鎮企業和煤窯陸續關停,如今僅剩下一家由蘭州市國資委管理的國有煤礦——蘭阿煤業,這本身也成為了一種獨特的工業遺產。
面對時代變遷,阿干鎮并未沉淪于昔日的輝煌,而是積極尋求發展方向的轉變,從傳統的工業小鎮向旅游小鎮華麗轉型。廖書記強調,阿干鎮在轉型旅游小鎮方面具備兩大核心優勢。首先是得天獨厚的生態環境,這為發展康養產業提供了絕佳條件。每年夏天,許多退休的工人和干部都會從市區慕名而來,在大溝村、馬場村等環境宜人的地方享受夏日清涼與康養生活。其次是其豐富的工業遺產。鎮上至今仍完好地保留著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修建的蘇聯式建筑群,其整體框架結構保存完好,這些具有時代印記的建筑成為了珍貴的特色工業遺產。此外,五六十年代繁華小鎮的景觀,如老照相館、國營煤礦舊址等,也都被妥善保留了下來,成為了記錄歷史、承載鄉愁的活化石。實踐隊員們在參觀這些工業遺跡時,仿佛穿越時空,感受到了那個火熱年代的激情與沉淀,也對阿干鎮在保護與開發之間尋求平衡的智慧贊嘆不已。“阿干鎮的轉型之路,是對‘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生動詮釋,也是對歷史文化資源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這為其他資源枯竭型城鎮的轉型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實踐隊員王浩瑞同學如是說。
依托每年夏天石佛溝景區龐大的游客流量,阿干鎮積極探索村集體經濟發展新模式,其中“阿哥酥餅”產業便是其中的杰出代表。廖書記介紹說,這款有著百年傳統的手工酥餅,其命名源于阿干鎮的諧音,最早可追溯到魏晉時期鮮卑族在此地安營扎寨、繁衍生息的古老故事。據考證,阿干鎮的名字便源于古鮮卑語“阿干”,意為“王”或“君長”,這片土地自古便是多民族文化交融之地,酥餅的制作技藝也承載著這份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這種將地方特色與文化符號緊密結合的命名方式,不僅增強了酥餅的文化韻味,也使其更具吸引力。

圖 3 新鮮出爐的阿哥酥餅 祁明陽攝
在酥餅產業的打造上,阿干鎮遵循兩大要點:一是主打零添加、綠色、地道的“農村味道”;二是堅持純手工、傳統工藝。自今年4月份啟動以來,“阿哥酥餅”憑借其獨特的風味和品質,吸引了眾多市區游客前來品嘗購買。為了進一步推廣這一特色產業,合作社還運營了抖音賬號和微信視頻號,希望通過網絡的力量,將傳統手工酥餅的制作工藝傳承下去,推廣出去,讓身處異鄉的家鄉人也能嘗到家鄉的味道,勾起他們的鄉愁,甚至吸引他們回鄉投資,共同建設家鄉。
實踐隊員們了解到,酥餅產業在帶動鄉村就業方面已取得顯著成效。合作社通常能提供10個就業崗位,實現了村民在家門口就業增收的目標,同時也為城市居民提供了綠色、健康、放心的食品選擇。隊員們在實地考察中也發現,酥餅產業在當地已具有一定影響力。
當然,在推行酥餅產業落地過程中,也并非一帆風順,面臨著一些小產業發展中的固有挑戰。廖書記坦言,作為村里的小產業,希望能撬動大就業,這中間必然會遇到困難。例如,在制作短視頻、將產品掛到網上銷售的過程中,由于村民對新事物的接受程度不高,操作起來不夠熟練。為此,他們需要外出學習,并向專業的第三方人士請教。除了這些在數字營銷方面的小困難,廖書記認為其他方面目前進展比較順利和穩定。
展望未來,廖書記對酥餅產業的發展充滿信心。她觀察到,城市居民對農村原生態手工酥餅乃至綠色零添加食品的需求非常大,這是一個絕佳的市場機遇。因此,阿干鎮計劃在今年下半年至明年,建造一個標準化的無塵車間,進一步提升酥餅的生產水平。同時,他們也希望能夠引進更多項目,爭取更多資金,將這一特色產業做大做強,使其成為帶動鄉村振興的重要引擎。

圖 4 村民廣場風光 祁明陽攝
通過此次深入阿干鎮的調研與訪談,實踐隊員們不僅見證了阿干鎮從昔日煤炭工業重鎮向生態康養旅游小鎮的華麗轉身,更深刻感受到了當地人民在鄉村振興道路上攻堅克難、自力更生的精神面貌。酥餅產業的蓬勃發展,是阿干鎮積極探索村集體經濟新模式、實現產業多元化發展的一個縮影。隊員們認識到,鄉村振興絕非一蹴而就,它需要扎根土地的智慧、面對挑戰的勇氣和持續創新的精神。此次實踐活動,讓隊員們對新時代鄉村振興的偉大實踐有了更直觀、更深刻的理解,大家也決心將這份感悟帶回學校,積極傳播阿干鎮的奮斗故事,用自己的青春力量為祖國鄉村的繁榮發展貢獻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