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學生暑期社區社會實踐簡介為將課堂理論轉化為服務社會的實際能力,增強社會責任感,今年暑期,胡思琪在居住地社區開展了為期30天、累計服務時長超80小時的社會實踐活動。從政策宣講到民生幫扶,從環境維護到活動協助,我以志愿者身份深度融入社區工作,在切實服務居民的過程中,既為社區建設添磚加瓦,也實現了個人能力的鍛煉與成長。
實踐首項任務是協助社區推進政策與安全知識普及,讓實用信息覆蓋更多居民。針對老年群體電信詐騙高發問題,我和社區工作人員共同整理“冒充客服退款”“虛假養老投資”等6類常見騙局案例,將專業防騙知識轉化為口語化文案,打印成50余份宣傳冊,逐戶分發至社區老年居民家中。在社區廣場宣傳點,胡思琪累計為40余名老人現場講解防騙技巧,手把手教他們設置手機詐騙電話攔截功能,幫助老人筑牢安全防線。同時,為推廣垃圾分類政策,我設計3張圖文并茂的分類指南海報,張貼在社區3個垃圾投放點,并在每日早、晚投放高峰時段值守,現場指導居民正確分類,經過15天引導,社區垃圾分類準確率較之前提升約30%。

在民生服務領域,胡思琪重點參與“關愛一老一小”行動,用實際行動傳遞溫暖。社區共有8名留守兒童,暑期缺乏學業輔導與陪伴,我主動承擔起輔導工作,每天下午在社區活動室為孩子們答疑解惑,從數學公式推導到語文閱讀理解,耐心講解知識點,累計輔導時長超30小時。此外,我還策劃開展2場手工活動,用彩色卡紙教孩子們折千紙鶴、制作節日賀卡,豐富他們的暑期生活。針對社區6名獨居老人,我每周上門2次,陪老人聊天解悶的同時,幫忙打掃房間、采購生活用品,切實解決老人生活中的小難題,其中72歲的李爺爺多次說:“有你過來,家里熱鬧多了。”
胡思琪還積極投身社區環境治理與文化活動支持工作,助力打造宜居社區。針對社區綠化帶、樓梯間等衛生死角,胡思琪和3名志愿者共同開展2次清潔行動,攜帶掃帚、垃圾袋等工具,清理垃圾12袋,讓社區環境煥然一新。在社區“暑期親子趣味運動會”中,胡思琪協助工作人員完成前期報名統計(累計登記28組家庭)、現場道具擺放、秩序維護等工作,保障活動順利開展,看著居民們的笑容,我深刻體會到基層服務的價值。
此次暑期實踐,胡思琪我全面了解了社區工作的流程與意義,溝通能力、組織能力也得到顯著提升。從最初面對居民咨詢時的緊張,到后來能從容應對各類問題,每一次進步都源于實踐的積累。未來,我會繼續保持服務熱情,將實踐所得運用到學習與生活中,以實際行動踐行大學生的社會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