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炎炎,茂名市電白區小良鎮迎來了一群特別的年輕人。這個暑假,廣東石油化工學院“百千萬工程”突擊隊——炘星向榮實踐團的學子們走出校園,走進鄉村,用創意和熱情為這座小鎮帶來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文化盛宴。
八月,小良鎮街頭出現了一個特別的攤位,吸引了眾多村民駐足。這是炘星向榮實踐團開展的“建筑可閱讀”主題宣傳活動,隊員們通過精心設計的集章打卡方式,帶領當地居民和游客重新認識小良鎮的特色建筑文化遺產。
圖一“炘星向榮”實踐團擺攤現場(劉川杰攝) 創意設計,把建筑“蓋”進集章冊 實踐團隊員們充分發揮專業特長,自主設計制作了帆布包、建筑明信片和特色印章。這些設計作品以小良鎮的糧倉、傳統炮樓、古騎樓街等特色建筑為題材,通過手繪和現代設計相結合的方式,將建筑的歷史風貌和文化價值直觀呈現。
圖二“炘星向榮”實踐團設計明信片
集章活動成了這場宣傳的亮點。村民們拿著精心設計的三折頁,在不同建筑點位間穿梭,每到一個點位就能蓋上相應建筑的特色印章。這種互動方式不僅增加了活動的趣味性,更讓參與者在打卡過程中加深了對這些建筑的認識。
深入鄉間,探尋建筑背后的故事 在活動準備階段,實踐團隊員們走遍小良鎮的大街小巷,實地考察當地特色建筑,走訪當地居民,聆聽這些建筑背后的歷史故事和文化內涵。
圖三“炘星向榮”實踐團走訪當地(劉川杰攝)
“這些建筑不僅是磚石結構,更是承載著幾代人的記憶和情感。”實踐團隊長表示,“我們希望通過我們的努力,讓更多人關注和保護這些珍貴的文化遺產。”
反響熱烈,文化傳承的種子在發芽 擺攤活動現場氣氛熱烈,當地居民對這種新穎的文化宣傳形式表現出極大興趣。不少老人一邊蓋章一邊向年輕人講述這些建筑當年的輝煌;孩子們則被精美的明信片和印章吸引,在游戲中了解家鄉的歷史。
圖四“炘星向榮”實踐團隊員在活動現場與小朋友的合影(劉川杰攝)
一位當地居民表示:“以前天天從這些老建筑前經過,都沒太在意。通過這次活動,才發現它們這么有歷史價值。你們年輕人做了一件很有意義的事。”
為深入拓展文化傳播的廣度與深度,實踐團創新采用“線下實體展位+線上同步直播”的雙軌并行模式。借助直播實時畫面與實踐團成員的專業解說,廣大網友仿佛身臨其境,深切感受到小良獨特的歷史底蘊與文化魅力,吸引了大量觀眾在線互動與熱烈討論,進一步提升了傳播的參與感與影響力。

圖五“炘星向榮”實踐團直播現場(劉川杰攝)

圖六“炘星向榮”實踐團直播現場截圖
助力“百千萬”工程,廣油學子在行動 本次實踐活動是廣東石油化工學院積極響應廣東省“百千萬工程”號召的具體舉措。炘星向榮實踐團通過文化宣傳的方式,為保護鄉村文化遺產、促進鄉村文化振興貢獻青春力量。
隊員們表示,希望通過這次活動,不僅喚醒當地居民對傳統建筑的保護意識,也能為小良鎮的文化旅游發展提供新思路。未來,他們還將繼續探索高校學子服務鄉村振興的新路徑、新方法。
圖七“炘星向榮”實踐團擺攤現場(劉川杰攝)
這個夏天,廣油學子用創意和熱情在小良鎮播下了文化傳承的種子。那些被蓋在集章冊上的建筑圖案,繪畫在明信片上的手繪圖案,不僅是一個個印記,更是連接過去與未來、傳統與創新的橋梁。
圖片:廣東石油化工學院“炘星向榮”實踐團
撰稿:劉瑛華
審核:許甯鈺謝箕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