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賦能產業實踐筑夢未來
——長大學子走進天益探索產教融合新路徑
智能車輛在實訓場上精準循跡,新能源電池實訓臺前師生互動熱烈——一場產教深度融合的實踐教學正在陜西天益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生動上演。
2025年8月26日,長安大學“科技賦能產業,實踐筑夢未來”暑期社會實踐隊赴陜西天益教育科技有限公司開展實踐活動。該公司作為長安大學重要合作伙伴,主營智能車輛智駕技術研發和汽車教學裝備制造兩大業務,為全國高校和高職院校提供先進的教學實訓解決方案。
實踐隊通過實地參觀、技術交流和動手操作,深入了解了智能駕駛前沿技術和汽車教具研發全過程,見證了理論與實踐如何在這一創新平臺完美融合。
01校企協同創新,共研智能駕駛前沿技術
在天益科技研發中心,實踐隊員們首先參觀了與長安大學合作的智能車輛智駕研發項目。實驗室內,各種精密儀器和設備有序排列,技術人員正在調試復雜的控制系統。
“這些控制系統是智能車輛的‘大腦’,”研發工程師向隊員們介紹道,“我們與長安大學合作,重點攻克復雜環境下的感知決策算法,讓車輛能夠更智能地識別路況并做出決策。”
實驗室墻面上懸掛的多塊金色獎牌,見證了這里取得的科研成果。隊員們圍繞實驗臺,仔細觀察控制板上錯綜復雜的線路和電子元件,紅黃藍等多種顏色的導線如同智能車輛的“神經網絡”,傳遞著各種指令和數據。

圖1長安大學-天益科技智能駕駛聯合實驗室研發場景
02工匠精神傳承,精密教具支撐實踐教學
在軟件安裝調試區,技術人員正在專注地調試一套汽車電控教學設備。實踐隊員們看到,幾位師傅圍著一臺裝有各種電子設備和線纜的黑色小車,細致地進行調試和檢測。
墻面上“大力弘揚工匠精神”的紅色標語格外醒目,體現了公司對產品質量的執著追求。一位技術人員告訴隊員:“我們的教具不是簡單的模型,而是能夠真實運作的實訓系統。每套設備出廠前都要經過嚴格調試,確保達到最佳教學狀態。”
調試區旁邊,一輛白色汽車的引擎蓋高高打開,隊員們正在仔細觀察發動機艙內部構造。這種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方式,讓課堂上學到的電路圖和原理圖變成了可觸摸、可操作的實體設備。

圖2天益科技工程師在軟件安裝調試區精心校準教具
03新能源與智能化,實訓平臺展現產業前沿
在汽車教具的軟件安裝調試區,技術人員正專注地校準一套電控教學設備。他們手持精密儀器,細致檢測每一處線束連接與信號傳輸,確保教學設備能夠精準模擬實車運行狀態。通過動態故障設置與排除訓練,抽象的理論知識轉化為可操作的實踐技能,使學生能夠直觀理解系統工作原理。
這種對精度的執著追求,正是工匠精神在教學裝備領域的生動體現。從元器件校準到整體功能驗證,每道工序都凝聚著技術人員對質量的堅守。他們打造的不僅是教學工具,更是連接理論與實踐的橋梁,讓職業人才培養在真實、規范的實訓環境中扎實推進。

圖3天益科技新能源電池拆裝教學實訓臺
04產品體系完善,匠心鑄就教育裝備品牌
在公司產品展示區,一面詳細的產品介紹墻展示了天益科技的完整產品體系。“以匠心鑄精品,以質量樹品牌”——墻上的標語道出了公司的產品理念。
從商用車電控發動機實訓臺到智能網聯汽車感知系統,從純電動汽車動力電池管理實操臺到工業4.0環境模擬實訓臺,產品覆蓋了汽車技術的各個領域,形成了完善的教學裝備生態系統。
“我們已經為全國多家院校提供了教具支持,”公司負責人介紹道,“包括陜西汽車技術學院、陜西國防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等知名院校。”這些教學設備正在幫助培養新一代汽車工程技術人才。

圖4實踐隊員參觀天益科技“以匠心鑄精品”產品體系展示墻
實踐結束后,隊員們帶著滿滿的收獲離開天益科技。智能網聯汽車實訓平臺前,一名隊員正專注地操作設備屏幕,查看車輛動力及電控管理的實時數據;新能源電池實訓區內,隊員們親自體驗了電池拆裝的全過程。
這次實踐不僅讓課堂上學到的理論知識變成了可觸摸、可操作的實體設備,更讓同學們看到了科技賦能產業的真實場景。校企合作的種子已經播下,未來將在智能駕駛研發與職業教育裝備領域繼續生長,為培養更多高素質工程技術人才提供肥沃土壤。
供稿:王金軒;供圖:張天厚,霍俊燁
團隊:“科技賦能產業,實踐筑夢未來”暑期社會實踐隊;指導老師:王泰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