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24日,實踐隊員汪旭瑞走進位于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區的張果紀念園,開啟了一場與先賢對話、觸摸歷史的文化探尋之旅。 步入紀念園,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寫有“張果紀念園”的白色照壁,字體蒼勁有力,在綠樹掩映下,更顯莊嚴肅穆。汪旭瑞站在照壁前,仿佛能感受到這里承載的厚重歷史與文化底蘊,內心滿是對先賢的崇敬與對這段歷史的好奇。

隨后,他來到張果墓前。張果墓作為宣城市文物保護單位,墓碑上清晰鐫刻著相關信息,記錄著它的歷史價值與保護范圍。看著墓碑,汪旭瑞的思緒仿佛穿越回南宋紹興年間,那時候的宣州遭遇暴雨成災,時任宣州知州的張果,為了全城百姓的生命財產安全,在濟川橋上抱萬民冊跳入猛漲的河水,以身殉民。

紀念園內還有一處壁畫,生動展現了張果的事跡。壁畫旁的文字詳細記載,張果此舉“一為慷慨沉淵,一為國從容就義”,其循良美績被世代傳頌,明嘉靖年間府治后“名宦祠”列有張果墓主祀之,明代還在宣城小東門內建“遺愛祠”祀知州張果,清代宣城籍著名詩人施閏章也曾作憑吊詩。如今,張果墓于2016年經宣城市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二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墓區總范圍約三千六百平方米,墓冢范圍約四十平方米。

汪旭瑞在紀念園內緩緩行走,仔細觀看每一處遺跡與文字介紹。他表示,通過實地探訪,對張果的事跡有了更直觀、更深刻的認識,先賢舍身為民的精神讓他深受觸動,也讓他更加明白要珍惜當下,傳承和弘揚好這種寶貴的精神財富,將個人成長與社會發展緊密結合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