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積極響應廣東省大學生“百千萬工程”突擊隊行動號召,助力《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法》(以下簡稱《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法》)在基層落地生根,以法治力量護航鄉村振興,7月7日,廣東財經大學基層有法實踐團(以下簡稱“實踐團”)深入茂名市茂南區官渡社區,依托社區黨群組織的大力支持,開展“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通過問卷調研與趣味普法攤位,實踐團致力于實現“普法有趣味、學法齊參與、權益更明晰”的活動目標,為社區法治建設注入青春動能。
問卷先行:掌握群眾法律需求
在實踐首日上午,實踐團
的成員分組深入橋北農貿市場,開展專項問卷調查。問卷緊扣《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法》核心內容,重點調研群眾對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身份認定、權利義務及集體財產管理等關鍵問題的認知度與實際運用情況。此次調研精準把脈社區法律需求,為后續靶向普法活動奠定了較為堅實的基礎。
圖為實踐團成員向群眾發放調查問卷。“基層有法”實踐團通訊員 林春樂 攝
趣味普法:提升學法熱情
掌握需求后,實踐團迅速在橋北市場黨群服務站等人流集中區域“擺開陣勢”,推出趣味普法攤位活動,精心設置了“合同診斷”“案例問答”、“權益拼圖”、“快速搶答”四大互動攤位,形成一條寓教于樂的普法體驗鏈條:在 “合同診斷” 區,群眾化身“啄木鳥”,通過辨識集體財產承包租賃中的“問題合同”,在找錯中掌握締約要點;“案例問答” 區則通過剖析真實案例,闡明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身份認定規則與集體收益分配原則,讓抽象法律條文變得生動可感;“權益拼圖” 區巧妙地將集體經濟組織的責任、成員權利義務以及代表大會的運作流程,拆解成一塊塊拼圖。通過動手完成圖案的過程,復雜的制度規則變得一目了然;最后的 “快速搶答” 區以緊張刺激的問答形式,幫助群眾迅速厘清并牢記自身在集體經濟組織中的核心權利與應盡義務。活動現場氣氛熱烈,環節設置環環相扣,群眾在輕松闖關、動手動腦的沉浸式體驗中,深化了對《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法》關鍵內容的理解與記憶,大大提升了學法熱情。
圖為實踐團開展趣味普法攤位。“基層有法”實踐團通訊員 林春樂 攝
社區肯定:實效獲好評
在本次活動中,官渡社區黨支部給予了實踐團真情指導和鼎力支持,官渡社區居委委員梁云飛對本次活動給予高度評價,她表示:“認為該活動創新了普法宣傳的形式和內容,增強了法治宣傳教育的針對性和時效性,推動《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法》普及,讓法治宣傳更貼近群眾宣傳,為社區發展提供有力保障。活動后,官渡社區黨支部書記葉煥給予本次活動高度評價:“實踐團的普法形式新穎、內容接地氣,提升了法治宣傳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有效推動了《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法》走進群眾心里,為社區法治建設和長遠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實踐團成員深受鼓舞,并表示:“社區和群眾的認可是我們最大的動力,我們將繼續努力挖掘和推廣法律賦能鄉村振興的官渡經驗,為廣東省‘百千萬工程’貢獻廣財學子的法律智慧和青春力量。”
步履不停:普法再深化
基層法治建設貴在持久深入。此次官渡之行,作為實踐團深入茂南的首站,為實踐團后續的實踐活動積攢了寶貴的經驗智慧。展望未來,實踐團將矢志耕耘于法治鄉村沃土,真正將“基層有法”的生動篇章書寫在大地上,共繪鄉村振興的法治藍圖。
(通訊員:袁妤晨、陳曼茜、楊如玉)
圖為實踐團在官渡社區黨群服務站合影留念。“基層有法”實踐團通訊員 林春樂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