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18日下午,藏羌果鄉行實踐團走進松潘縣黃龍鄉三舍驛村,探訪當地樹莓產業,圍繞樹莓特性、種植管理、加工及銷銷售問題與農戶深入交流,為果農探尋產業發展良策。
實踐團在樹莓園觀察中注意到,樹莓果實表面柔軟易破裂,果實間大小差異明顯。“成熟果易孳生蟲害導致腐爛,果蠅聚集是常態,得仔細挑揀。”據種植戶張洪莉介紹,人工種植雖比野生分布集中,但需把控成熟度-烏黑色為熟果,同時要注意防控果蠅危害。

圖1實踐團聽取樹莓特性介紹 石洪儒攝
在管理方面,樹莓需及時摘心,以避免頭茬果過度消耗養分,導致后期結的果實偏小。對此,種植戶反映,野生樹莓品種與栽培品種存在名稱混亂的問題,部分栽植果實雖與野生果實形態相似,但果實大小存在差異,這給日常管理及銷售環節均帶來了困擾。

圖2采摘下的樹莓 石洪儒攝
目前,該產業仍以鮮果銷售為主要模式,加工制品尚未形成規模。“樹莓售價25元一斤,當天賣不掉就得做成果汁,不然很容易腐爛。”張洪莉介紹道。黃龍鄉因海拔較高,長年氣溫較低,積溫偏少,影響了果實產量,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樹莓產業的進一步拓展。

圖3實踐團成員觀察樹莓 石洪儒攝
在病蟲害防治中,果蠅是最大的威脅。當溫度適宜時,果蠅會快速繁殖,其成蟲造成的危害遠超其他害蟲。“要等到9月中旬降霜后,果蠅才會逐漸減少。”張洪莉介紹道。團隊針對樹莓的果蠅防治,給出建議:花后采用物理誘殺,徹底消滅蟲口基數;對蟲果深埋,降低蟲源;春季修剪后將枝條帶離果園,集中焚燒,一改以往主要依賴人工篩選剔除受蟲害的果實,同時采用速凍方式進行保存,以減少損失。

圖4成熟的樹莓 石洪儒攝
針對以上痛點,實踐團建議:推廣防草布防草并兼顧透氣,降低腐爛風險;探索“鮮果+原汁加工”結合模式,利用當地資源開發果醬等衍生品,延長產業鏈。
種植戶張洪利對實踐團給出的“處方”很認同,并表示將先從品種規范和果實儲藏優化入手。實踐團將在后續的工作中整理技術要點繼續提供技術支撐,助力樹莓產業提質。

圖5實踐團隊與基地負責人合影 石洪儒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