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廣濟橋,連通千年潮韻,一封泛黃僑批,載動數代鄉愁。為深入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近日,全國黨建工作樣板支部培育創建單位——廣東技術師范大學美術學院藝心黨支部組建“青創南粵”實踐隊,深入廣州、潮州、汕頭三地,開展以“傳承南粵文脈,喚起僑胞記憶”為主題的社會實踐活動,團隊循著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廣東的足跡,走進一座座承載嶺南文化記憶的城市街區,通過實地調研與創意設計,積極探索南粵文脈傳承與創新表達的新路徑。

(“青創南粵”實踐隊團隊成員合照)
7月20日,“青創南粵”實踐隊來到暨南大學,沿著習近平總書記視察足跡,實地調研參觀了校史館、圖書館特藏室等地,重點學習了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暨南大學時重要講話精神。在深入了解學校僑校特色與辦學成果的過程中,同學們深受觸動。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播到五湖四海”的殷切期望,讓大家深刻認識到僑胞在聯結中外、傳播中華文化中的獨特作用和深厚情懷。
隨后,實踐隊沿著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廣州永慶坊的路線,實地參觀了粵劇藝術博物館、李小龍祖居、西關民俗館、荔灣區文化館等文化地標,走訪了廣彩、廣繡、牙雕等非遺工作室,與傳承人面對面交流,深入了解“三雕一彩一繡”等廣州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與開發現狀,深刻體會總書記強調“讓城市留下記憶,讓人們記住鄉愁”的深遠意義,切身感受到嶺南文化深厚的歷史底蘊與鮮活的時代生命力。

(“青創南粵”實踐隊前往暨南大學調研)
在潮州,實踐隊登廣濟橋、訪廣濟樓、漫步牌坊街,沉浸式體驗千年古城的文化魅力。通過參觀潮州市博物館,團隊系統梳理了潮州文化的發展脈絡。在走訪潮繡世家、藝術館及相關研究所與工作室時,成員深入了解了潮繡的精湛技藝與藝術價值,真切感受到這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在非遺活態傳承方面的豐富實踐。

(“青創南粵”實踐隊隊員在潮繡世家內欣賞潮繡繡品)
在汕頭,實踐隊赴汕頭小公園開埠區、僑批文物館、開埠文化陳列館進行深入學習。在小公園歷史文化街區,隊員考察騎樓建筑群,體會百載商埠的滄桑變遷。在僑批文物館,透過一封封泛黃的僑批,團隊成員讀懂了“銀信合一”的背后是海外僑胞艱苦奮斗、心系家國的深厚情懷。在開埠文化陳列館,團隊成員系統回顧了汕頭自1860年開埠以來的歷史進程和經貿文化發展歷程。對汕頭的開埠文化和潮汕人文精神有了更立體、更深入的認識。

(汕頭市僑批文物館內的史料)
基于深入調研,團隊充分發揮專業特長,設計“廣哥睦睦”和“潮妹綿綿”的文化IP形象及18套主題表情包,開發出106件文創產品,涵蓋粵劇積木、灰塑畫框、潮繡香包等多個品類。“我們想將傳統美學融入當代語境,”隊員分享道,“比如潮繡香囊在設計的過程中既延續古老刺繡技藝,又成為日常可佩可用的時尚配飾,更貼近年輕人的生活方式。”這些文創產品不僅是文化的載體,更成為連接僑胞情感的紐帶。當僑胞見到這些既傳統又新潮的設計,仿佛能聽到故鄉的回響、觸摸到文化的溫度,喚起深植于血脈中的家國記憶與文化認同。
(團隊成員設計的潮州市牌坊街蓋章本)
此次實踐活動不僅提升了團隊成員的專業能力,更深化了他們對中華文化傳承創新的理解。隊員們紛紛表示,未來將繼續深入挖掘南粵文脈的當代價值,通過更多元化的藝術與設計實踐,推動嶺南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以青春智慧喚醒僑胞共同記憶,用創意設計講好新時代的嶺南故事。
(作者:鄭嘉誼、陳曉琪、吳若彤、邱錦灝、許欣彤、詹琳琳、楊鈺楠、黃芮瑩、肖湘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