盱眙的生態蜂場中,蜂向標學生團隊正以嚴謹的實踐態度開展調研。作為專注于養蜂產業研究的學子群體,他們借養蜂行業四十余載發展節點與2025新質生產力發展大會的契機,將理論知識與一線實踐結合,為傳統養蜂產業的創新升級注入青春力量。
在蜂場調研中,學生團隊聚焦核心環節展開系統觀察:通過微距拍攝記錄巢脾結構與蜜蜂行為模式,采集不同時段蜂蜜的理化數據以分析品質波動規律,詳細梳理養蜂人傳承的蜂群病蟲害防治經驗。這些基于實證的調研,不僅是對課堂理論的具象化驗證,更形成了第一手產業數據庫,為后續研究奠定基礎。
與養蜂從業者的深度交流中,學生團隊展現出專業視角下的創新思考。他們結合生態學原理,提出蜜源植物與蜂群承載量的動態平衡模型;運用數據分析思維,設計簡易化蜂箱環境監測方案,降低中小蜂場的技術應用門檻;依托新媒體傳播課程成果,策劃“養蜂知識科普矩陣”,助力優質蜂蜜對接消費市場。這些兼具科學性與落地性的方案,將學術研究與產業需求緊密銜接。
面對養蜂產業四十余年的發展積淀,學生團隊以“傳承中創新”為準則:既系統整理傳統工藝的技術細節,形成可量化的操作規范;又針對產業痛點,引入物聯網、區塊鏈等技術概念,探索蜂蜜溯源體系的輕量化實現路徑。這種“問題導向”的實踐模式,讓新質生產力的發展理念在田野間落地生根。
(圖為蜂向標團隊成員參加相關活動,葉旭供圖)
未來,蜂向標學生團隊將持續深化實踐成果:把調研數據轉化為產業分析報告,為政策制定提供參考;將創新方案打磨為可推廣的技術包,降低產業升級成本;通過校企合作搭建平臺,推動科研成果向產業價值轉化。這群學子正以專業素養為筆,以實踐經驗為墨,在養蜂產業的革新藍圖上,書寫屬于新一代研究者的務實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