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力量下的鄉村振興:明富魔芋產業鏈的“安康樣本”
2025年7月16日,長安大學赴陜西漢中&安康“芋你同鋅·綠能興鄉”實踐隊走進安康市嵐皋縣明富魔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走進這個以“秦巴明珠”為愿景定位的農業龍頭企業,實踐隊員們切身感受到一個現代農業企業如何從田間地頭鏈接國際市場,在推動產業升級的同時,成為鄉村振興的關鍵驅動力。
一、 一線觀察:從田間魔芋到國際品牌
在公司總經理周益斌的帶領下,實踐隊首先參觀了魔芋種植基地。隊員們驚訝地了解到,魔芋分“公母”之分,公魔芋還能結種,成為后續育種環節的種源保障。隨后,大家走進了自動化車間和產品展廳,在那里,一系列冠以“明珠”品牌的魔芋制品整齊陳列,從傳統魔芋粉、魔芋豆腐,到即食健康零食,種類豐富、包裝現代,部分產品更已出口海外,甚至為國際大牌代工生產。周益斌表示:“我們希望借助漢中境內的跨境電商平臺,讓這些產品被更多人看到,真正把‘秦巴的明珠’推向世界。”
產品制作過程不僅融合現代食品安全標準,也體現了精細工藝。例如,脫堿環節采用三浸三泡流程、精確控制pH值在4.0–4.2之間,通過檸檬酸中和和脫堿提純,使產品口感與品質均達到出口標準。此外,公司對魔芋精粉的顆粒度、均勻性、水溶性等也設有嚴格標準,周總表示:“我們通過沉淀測試和加水比例實驗,可以直觀看出粉的純度和加工穩定性。
二、 企業邏輯:讓振興走進百姓家
訪談中,周總強調,企業參與鄉村振興的關鍵不僅是“賺利潤”,而是要形成長期穩定的“共贏關系”。“光靠農戶自己干是不行的,企業就得挑大梁。”明富公司現已為本地提供超300個穩定就業崗位,并計劃明年在漢中建廠,新增就業預計超400人。
更具前瞻性的,是公司與合作社之間建立的“保底收購”機制:市場價低于保底價時仍按保底價收購,市場價上漲時按市價走,并為每噸原料補貼1分錢,激勵農戶精細化管理。這種機制在降低農戶風險的同時,也為企業保障了穩定原料供應,形成良性循環。
“鄉村振興不能只靠政府補貼,也不能指望短期熱情。企業要做的是構建長期產業鏈條,提升附加值,真正帶動農民增收。”周益斌堅定地說。
三、 生態理念與技術支撐并進
明富公司對“綠水青山”的理解,不止停留在理念層面,更落腳于產業生態。魔芋本身屬于低碳環保作物,不需要大量化肥,適合在嵐皋這樣的生態地區種植。公司與地方政府合作,推動“硒+魔芋”的富硒生態農業發展模式,使生態保護與產業效益實現雙贏。
與此同時,企業還得到了地方技術體系的有力支撐。周總提及,明富與安康市下設的“魔芋產業發展中心”——原“魔芋局”保持密切合作,獲得了技術骨干、示范種植指導和新品種試驗支持。這一全國唯一的魔芋專業技術機構,隸屬農業農村局,承擔魔芋育種、病害防治、種植規范等科研任務,為企業和農戶提供強大“智力后盾”。
四、 實踐感悟:青年觸摸到產業的溫度
實踐隊員在參觀與訪談后紛紛感慨:“原來鄉村振興不是寫在紙上的計劃,而是企業工人手上的一袋袋產品、農戶手里的一份保底合同。” “秦巴的明珠,要變成世界的明珠!”這不僅是企業的野心,更是這片土地希望與發展的寫照。
一名成員寫道:“企業把魔芋種進了市場,把農民帶進了現代農業。我們看到了真正的產業振興,而不是概念炒作。”
在嵐皋,明富公司用一粒粒魔芋,編織出一張產業聯結網:農戶、合作社、政府、企業共同參與;種植、加工、電商、出口步步推進;綠色農業、智能制造、品牌塑造層層加碼。
這不是一個企業的成功故事,而是鄉村振興在現實土壤中的一次深耕:從種下一棵魔芋到養活一方百姓,從走出秦巴到通向世界。
社會實踐內容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