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審學子:“雙頻星矢” 小分隊│推創(chuàng)新定位貼紙項目 以青春智慧解失物困擾一、物品易丟:生活里的高頻煩惱
日常生活中,物品丟失的煩惱始終困擾著許多人。7 月 14 日,南京審計大學國際聯(lián)合審計學院 “雙頻星矢” 社會實踐小分隊精準聚焦這一民生痛點,創(chuàng)新推出融合 LoRa 與 UWB 技術的定位貼紙項目,用青春智慧為大眾破解失物難題,開辟出全新解題路徑。

二、實踐攻堅:青春團隊的破局行動
團隊負責人徐涵指出,當前市場上的定位設備普遍存在三大痛點:精度不足導致難以精準尋物、續(xù)航較短需要頻繁充電、成本偏高致使難以普及。項目團隊瞄準這些痛點,整合技術優(yōu)勢,讓 UWB 技術充分發(fā)揮厘米級室內精準定位的特長,借助 LoRa 技術實現遠距離低功耗傳輸的優(yōu)勢,成功打造出輕薄便攜的定位貼紙及配套 APP。有了它,鑰匙、錢包等小物件的蹤跡變得清晰可尋,大幅提升了尋物效率,為用戶省去諸多因丟東西引發(fā)的煩惱。
(定位貼紙防丟界面平臺)
研發(fā)進程中,團隊分工明確且高效協(xié)作。賴穎蘅、周子墨帶領技術研發(fā)組,向融合技術難題發(fā)起攻堅,全力突破技術壁壘;吳奕佳專注于產品性能打磨,通過反復測試優(yōu)化,讓產品體驗更優(yōu);葛家成主理超薄貼紙設計,力求讓定位貼紙既實用又輕巧;李勝熙、宋智揚團隊則聚焦追蹤 APP 開發(fā),打造出簡潔易用的操作界面,有效降低了使用門檻。指導教師蘇德金憑借多項國家級科研項目積累的豐富經驗,從技術路線規(guī)劃到市場前景分析,為項目全流程把關、出謀劃策,成為團隊堅實的 “技術后盾”。
目前,該項目已成功獲得校級立項。后續(xù),團隊計劃攜手高校深化技術研發(fā),采用 “自主生產 + 委托加工” 的模式,推進項目產業(yè)化落地。按照規(guī)劃,產品上市后年銷量有望達到 10 萬件,未來還將向校園、家庭等更多生活場景拓展,讓這一創(chuàng)新定位技術在消費領域綻放更多光彩,真正用科技的力量為大眾生活增添便利,讓青春智慧結出惠民碩果。


三、行動:把感悟轉化為成長向度
團隊精神
團隊協(xié)作是破局的關鍵。在技術攻堅階段,有人鉆研 UWB 與 LoRa 融合技術,有人打磨產品性能,有人設計輕薄外觀,有人開發(fā)配套 APP。面對技術壁壘,大家相互支撐、互補短板,在反復調試中啃下硬骨頭。這種協(xié)同讓我們深刻明白,團隊不是個體的簡單相加,而是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的強大合力。
科技惠民
研發(fā)的價值最終要落腳于便民。當看到社區(qū)居民因定位貼紙快速找回失物,從焦急轉為欣喜時,我們深切體會到,這小小的貼紙解決的是日常中的大煩惱。用技術為大眾生活增添便利,讓 “科技惠民” 從概念變?yōu)楝F實,這份對社會需求的積極回應,賦予了實踐更重的分量。


自我價值
于我們自身而言,這是自我價值的實現。將專業(yè)知識融入實踐,把課堂理論轉化為解決實際問題的工具,我們不再是書齋里的學習者,而是能為社會貢獻力量的行動者。攻克難題的成就感、便民帶來的滿足感,讓我們清晰地感知到:青春智慧能在回應社會需求中,找到最亮的發(fā)光點。
這場實踐,是團隊協(xié)作的試煉場,是科技便民的新嘗試,更是自我成長的里程碑。未來,我們會帶著這份熱忱,讓更多校園智慧照進生活日常,續(xù)寫青春擔當。
真需求,深調研:立足社區(qū)走訪,精準捕捉 “易丟小物” 這一高頻生活痛點。
硬科技,巧應用:融合 BLE+GPS/LBS 技術,實現室內外精準定位與防丟預警。
輕形態(tài),強功能:主打 “貼紙” 形態(tài),輕薄易用,兼顧續(xù)航與安全性。
重實踐,獲認可:社區(qū)試點成效顯著,用戶反饋積極,充分驗證產品價值。
有愿景,謀發(fā)展:著眼構建智能防丟網絡,積極尋求產學研合作推動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