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傳承紅色基因,普及科技強國奮斗史,激發群眾愛國情懷與民族自豪感,馬克思主義學院“青春聚‘核’,一‘星’逐夢”宣講團于山東省濟寧市嘉祥縣臥龍山街道,開展“星火相傳家國情懷”社會實踐活動。
活動突破傳統宣講模式,創新采用“入戶”方式,宣講團成員走進村民家中,通過近距離交流打破講臺與聽眾的隔閡。活動現場,宣講團成員首先通過播放3分鐘微視頻《國之脊梁》吸引村民們目光,展開宣講。他們通過講述鄧稼先隱姓埋名28載、錢學森沖破重重阻撓毅然歸國等感人故事,生動展現了老一輩科學家“熱愛祖國、無私奉獻”的赤子丹心,這些感人事跡在村民心中激起強烈共鳴。
互動環節中,村民們熱情高漲。宣講團組織村民進行了“大國重器”拼圖活動,拼圖內容為原子彈、東方紅衛星模型圖。宣講員結合拼圖,講述了科研人員在設備匱乏條件下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取得重大科技突破的歷史。“精神關鍵詞競猜”則充滿歡聲笑語,村民們根據線索卡牌,爭相搶答“大力協同”“勇于登攀”等體現當時科研攻關精神的關鍵詞,在輕松氛圍中深切體會到舉國體制下集智攻關、萬眾一心的磅礴偉力。
此次宣講活動不僅將紅色基因與科技強國史生動融入村民生活,而且有效激發了村民特別是青少年的愛國熱情與投身民族復興偉業的使命感,實現了紅色教育與科技強國教育的“雙賦能”。
寫稿人張一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