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財經大學學子三下鄉:賡續紅色鄉村軍民情 警醒法治陽光民眾心
來源:作者:胡恒岳 來源:南京財經大學紅山學院“壟上律行普法實踐團隊”
為積極響應國家鄉村振興戰略號召,推動法治文化與紅色教育深度融合,7月3日,南京財經大學紅山學院“壟上律行普法實踐團隊”奔赴江蘇省溧陽市社渚鎮西舍村,在那里開展了以“依托紅色精神警醒基層防詐騙宣講”為主題的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團隊通過探訪紅色舊址、挖掘革命故事、創新普法形式、送入鄉村溫暖,將法律知識以潛移默化的紅色文化氤氳下轉化為基層群眾聽得懂、用得上的“身邊法”,為鄉村振興注入青春動能,同時引導青年學子在實踐課堂中厚植家國情懷、錘煉專業本領。
實踐起步:紅色沃土尋根,抗戰舊址里的精神傳承
溧水區西舍村是蘇南抗戰史上的重要坐標。實踐團隊首站來到西舍村,在芮氏大祠堂前聆聽村史講解員講解。1943年,溧高縣抗日民主政府在此成立,村內現存溧高縣抗日民主政府大會堂、兵工廠、紡織廠、國華中學附屬小學等抗戰舊址均被列為南京市及江蘇省黨史教育基地。講解員指著斑駁的祠堂木柱說道:“1944年秋,溧高縣縣立國華中學在此創辦,學生們白天學習文化課,晚上參與生產勞動,畢業后多數奔赴抗戰前線。”為保障新四軍武器供給,西舍村曾建立兵工廠,村民們自發組織人員自制手榴彈、地雷,開辦紡織廠,專為戰士縫制軍服被褥。隊員們通過這一件件閱歷百年的物件里深刻感受到了軍民團結的抗戰情誼,背后體現的更是家國一心共抗戰的精神。
成員們在溧高縣抗日民主政府舊址前,組織大家重溫入黨誓詞,就如何從歷史中汲取法治智慧問題為切入開展了“紅色法治課”傳承研討會,大家通過自身專業理解、實踐感受積極的建言獻策。隊長表示:“西舍村的抗戰史既是革命精神的傳承,也蘊含著早期的‘法治實踐’——民主政府通過制定村規民約、調解糾紛維護社會秩序,對今天的基層治理仍有啟示意義。”下一步,成員將紅色教育與普法實踐深度融合,體現青春的磅礴力量。
掌握轉化:普法深入基層,法治課堂上的溫暖傳情
實踐團隊在游子山風景區與西舍村針對基層群眾和青少年群體展開了普法行動。通過“情景模擬、互動問答、發放文創產品”等三步走生動有趣的將《民法典》《未成年人保護法》等法律知識轉化為通俗易懂的語言。
在游子山腳下的法治宣傳點里村民絡繹不絕,“如果遇到網絡詐騙,該怎么保留證據?”“未成年人給游戲充值能要求退款嗎?”村民們根據自身生活經歷站在講展板前踴躍提問。團隊成員依托專業知識一一回復并以真實案例來解析電信詐騙套路,演示了“國家反詐中心”APP的下載及使用方法。針對學生群體,團隊設計了“法律盲盒挑戰賽”,將法條融入趣味游戲中。孩子們在課堂上通過抽取題目、問答等方式學習法律知識。
此外,團隊還定制了既實用又具宣傳價值的普法主題文創產品:印有法治標語的帆布包、書簽、雨傘等。“小禮物很貼心,我們可以拿著書簽天天背法律順口溜!”小朋友笑著說。“以前覺得法律離我們很遠,現在才知道它保護著每個人的權利。”一名學生說道。
以知踐行:責任心中回響,青年肩膀上的法治“紅情”
此次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壟上律行普法實踐團隊”做到用腳步丈量紅色熱土,以專業賦能基層法治管理,以青春之力架構起法律與民心的橋梁,讓法治精神在傳承紅色基因中煥發新時代光彩。下一步,團隊將持續關注當地法治意識所帶來的成效,并著重發揮青年力量以法治為切入點,以點連線、以線連面的從生態、經濟、教育等多方面挖掘社渚鎮西舍村的紅色資源,助力當地村民通過實踐來轉化為內生動力,青年學子也將繼續發揮專業所長,持續不斷的服務基層,讓“普法之路”一直行動在這一方天地,讓“紅色血脈”永遠涌動在這熾熱鄉土。
作者:胡恒岳
來源:南京財經大學紅山學院“壟上律行普法實踐團隊”
社會實踐內容推薦
- 非遺紅旅共輝,文化傳承鑄魂
- 為響應國家“鄉村振興戰略”號召,落實“三下鄉”活動服務基層、助力三農的政策要求。7月24日,重慶外語外事學院“文脈薪火,共耀
- 2025-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