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渤海大學數學科學學院學生團隊“青聲說國”實踐隊以“追溯紅色記憶,體悟革命精神”為主題,在遼寧省沈陽市開展為期四天的“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實踐隊通過名師訪談,深入鄉村基層,探尋紅色足跡,利用愛國教育課程育新等方式進行實踐,讓紅色精神在青春血脈中煥發新生機。
在國家大力倡導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傳承紅色基因的背景下,為落實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教育目標,推進主題教育走深走實,順應社會加強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促進紅色文化傳承發展的需求,“青聲說國”實踐隊積極響應號召,用創新形式傳承紅色血脈,為鄉村振興注入精神動能,以青春腳步丈量祖國大地,以青春之聲奏響愛國強音。
7月15日,團隊首站走進沈陽市第一四三中學,與渤海大學校友孫國強校長展開深度對話。孫校長以“潤物細無聲”為核心理念,展示了如何將愛國情懷融入教學管理的實踐。教育不是灌輸,而是點燃火焰,愛國可以體現在升旗時的挺拔身姿、對英雄故事的真誠敬仰中,往往就是這些細節更能讓孩子們懂得自身的使命與責任。

(圖為團隊成員在沈陽市一四三中學的合影)
7月16日,團隊走進大東區津橋街道吉祥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團隊特別采訪到社區服務中心的吳書記為團隊成員們上一節別開生面的黨課,吳書記結合社區內的真實故事,將“愛國”從抽象概念轉化為具體行動,生動地講述基層黨員如何在行動中踐行初心。基層黨員用腳步丈量責任,用汗水兌現承諾,這就是最生動的愛國主義。

(圖為團隊成員聽吳書記上黨課)
7月17日,實踐隊懷著肅穆之心來到抗美援朝烈士陵園烈士紀念館。在泛黃的戰地書信前,成員們默讀烈士對祖國的深情告白;望著銹跡斑斑的武器,想象戰火紛飛的場景。“這些文物不是冰冷的展品,而是有溫度的生命印記。”講解員的話語讓不少成員紅了眼眶。身處和平時代的我們,更要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幸福,努力學習,報效祖國!

(圖為團隊成員在抗美援朝烈士紀念館的合影)
7月18日上午,團隊來到周恩來同志少年讀書舊址。“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誓言穿越時空,震撼每一個成員的心靈,站在周總理的雕塑前,成員們仿佛看到少年周恩來眼中的光芒。通過史料研讀和沉浸式參觀,團隊成員深刻理解了“以天下為己任”的深刻內涵——新時代的我們,要以青春之我創造青春之國。7月18日下午,團隊走進鐵西區東方育英幼兒園,開展“童心向黨”主題活動。通過愛國主題手勢舞等互動游戲,在孩子們的心中種下一粒小小的“愛國”種子。愛國教育從娃娃抓起,讓紅色基因成為兒童成長的生命底色。

(圖為團隊成員在周恩來少年讀書舊址前的合影)

(圖為團隊成員在給小朋友們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四天行程,“青聲說國”實踐團隊用腳步丈量信仰,用行動詮釋擔當。團隊通過“訪師+溯源+育新”三位一體模式,先后開展多場愛國主義教育活動。紅色教育不是一次活動,而是一場持續的接力。展望未來,“青聲說國”實踐隊愿做火種,讓愛國情懷在更多人心中燎原,推動紅色教育走深走實,為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貢獻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