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六有幸參加了來自新安吳山鋪傷科的第十一代傳人程建平老先生所作的一場講座。程老在講座中向我們介紹了新安醫學以及吳山鋪傷科的形成與發展,讓我們對其有了深刻的認識。同時,程老結合自己的臨床經驗,帶領我們學習了多個臨床案例,讓我們從臨床中學習辨證論治,學習如何用藥取方。本次講座在程老的悉心講解下,大家全神貫注,對講座內容進行整理與思考并交流疑問,程老在對待我們的問題時,也很耐心講解,令我們受益匪淺。我們在日后的學習中也會多加思考,將理論與臨床相結合。
一.認識新安醫學
程老作為新安醫學流派傳承人向我們介紹了新安醫學的形成與發展,結合課程所學習,讓我們對于新安醫學有了更加深入的認識。新安醫學發源于古徽州,始于宋元,盛于明清,流傳至今。在中國傳統醫學中,新安醫學具備明顯區域優勢,濃厚的流派色彩,以其突出的學術成就和深遠的歷史影響,成為中醫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據目前不完全統計,自宋元到清末,新安一帶有文獻可考證的醫家有800多位,其中90%以上產生于明清時期,這與徽學文化的繁榮鼎盛時期是同步的。
新安醫學的形成與歷史、文化、經濟、地理因素條件息息相關。中原文化的南遷為新安醫學的形成和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社會條件,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為新安醫學的形成和發展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條件,繁榮發達的徽商經濟為新安醫學的形成和發展奠定了經濟基礎,而深厚博大的徽學底蘊更為新安醫學的形成和發展做好了充分的精神準備,這些條件為新安醫學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二.吳山鋪傷科
2.1傳承過程
程老作為新安吳山鋪傷科第十一代傳人,向我們介紹了其形成與發展,我在聽后有所感悟,于是去更加深入的了解了其傳承過程。吳山鋪傷科是新安醫學中傷科的集大成者,在新安醫學本土發展起來,主要是通過家族鏈的形式傳承至今,逐步完善提高,形成了一套較為完整的程氏傷科學學術體系。歙縣吳山鋪程氏傷科傳承與新安醫學其他傳統的家族世醫專科一樣,有著顯著固有師承系列的世醫家族鏈特征。其祖先的醫技和醫療經驗由家族一代代流傳下來,他們臨證實踐,隨師親授,在傳統傷科領域經過了十余代人的努力,在臨床上積累了大量的經驗。吳山鋪傷科的傳承即是家族成員對祖業技藝的傳承,也是傳承者及其后世子孫的謀生手段。父傳子,子傳孫,代承傷科祖業。即便是客寓它鄉的子孫,亦不忘記傳承祖傳傷科品牌的責任和義務,吳山鋪傷科自槐塘遷徒以降,經四代艱辛始有名,并代有傳人,才享名至今。
2.2學術特點
歙縣吳山鋪程氏傷科,對傷科病癥的治療以內服中藥煎劑為主,內治主張活血兼祛瘀,重視風、寒、濕對折傷病人治療中的影響。治療分為前后兩期,前期以化瘀、消腫、止疼為主,后期則以調整肌體培養氣血為主,用藥靈活多變。外用秘制傷膏助其局部化瘀定痛。對于關節骨折患者初期給予手法復位,采用小夾板固定,操作簡便利于換藥和復查,并適時予以功能鍛煉:吊梯、爬墻、搖手、坐凳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手法治療,使患者得到最好的恢復。祖傳密制膏藥,由100多味中草藥,經精心加工而成,專治風寒、痹癥,跌打損傷,有散續鎮痛、祛風散寒、舒筋活血的功效,特別是對軟組織挫傷有奇特療效。作為第十一代傳承人程建平,在繼承祖傳醫學的基礎上,廣征博采,汲取西醫知識,結合自己的臨床經驗,不斷探索,并借助現代醫學的診療手段,通過改良藥方,形成了自己的治療特色。對于痛風、風濕性關節炎、骨髓炎、頸椎病、腰椎間盤突出等疾病采用、內外兼治的方法,治愈者無數。改良祖傳秘制膏藥,能在短期內解決軟組織挫傷病人的痛苦。
三.總結
程老也結合臨床案例向我們講解了如何選方用藥,在他的悉心講解下,我們對于中醫骨傷科的認識進一步深化,也有所啟發與思考。針對于如今中醫發展與傳承所面臨的現狀,程老也有所看法與思考,并對我們寄予厚望。作為新時代的中醫學子,我們當銘記初心,勤奮學習,為中醫學的振興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也要向老一輩中醫人的無私奉獻的精神學習,爭作一名優秀的中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