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9日夜,福建福安,細雨輕叩著雲泰假日酒店的窗欞,仿佛為一場跨越時空的精神對話低吟。廈門醫學院“畬鄉醫韻健康行,廈醫筑夢民族親”實踐隊的臨床醫學學子們圍坐桌前,屏息凝神,指尖懸停在筆記本上方——一次計劃中對畬族英雄藍阿嫩故居的探訪因修繕未果,卻意外促成了與英雄之子藍?孪壬碾娫掃B線。這通在雨夜響起的電話,不僅傳遞著一段塵封的烽火記憶,更成為這群未來健康守護者理解民族血脈相連、感悟醫者精神源流的深刻課堂,讓“中華民族共同體”的宏大敘事在他們心中具象為一位畬族英雄的光輝身影。
一、于烽火傳奇中觸摸民族脊梁 電話那端,藍海柯先生帶著閩東風韻的溫潤嗓音,徐徐展開父親藍阿嫩——這位從閩東茶山走出的畬族英雄——波瀾壯闊的一生。經黨史部門嚴謹考證的史實,讓隊員們仿佛親臨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13歲少年毅然投身革命,在江南抗日義勇軍中以畬族特有的機敏果敢,參與奇襲虹橋機場,立下赫赫戰功;在新四軍帶教新兵楊根思時留下的“多想勝利,少想犧牲”的實戰箴言,至今仍閃耀著智慧的光芒。作為即將直面生命挑戰的醫學生,他們不僅震撼于英雄的勇毅,更在字里行間觸摸到那份融入血脈的民族堅韌與擔當——這正是中華民族在危難之際能夠萬眾一心、共御外侮的精神密碼。藍阿嫩的事跡,是畬族兒女的驕傲,更是全體中華兒女共有的精神財富,生動詮釋了“多元一體”格局下,各民族為民族解放事業并肩戰斗、生死與共的壯麗史詩。
二、于書卷槍桿間照見醫者仁心 最令隊員們心靈震顫的,是硝煙背后英雄那份獨特的“書卷氣”。藍海柯先生動情講述:父親的行軍背包里,永遠珍藏著磨亮的步槍零件和用畬族蠟染布包裹的識字課本。“他說打勝仗不光靠槍桿子,還得靠筆桿子。”這句樸實的話語,瞬間擊中了臨床醫學專業學子的心弦。他們聯想到在香樟苑義診時,老人們用畬語念叨的“藥草連心”——原來,對知識與智慧的追求,對生命與健康的守護,與戰場上保家衛國的赤誠,在精神內核上如此相通!藍阿嫩“文武兼修”的實踐,深刻啟示著未來醫者:精湛的醫術是“槍桿”,是戰勝病魔的武器;而深厚的人文素養與仁愛之心,則是“筆桿”,是理解患者、溝通心靈、鑄就信任的基石。這份跨越時空的精神共鳴,讓隊員們深切體悟到,醫者仁心與民族大義,根植于同一片文化沃土,服務于同一個崇高目標——守護這片土地上人民的安康與尊嚴。
三、于歷史回響中熔鑄守護之志 當談及父親與“閩東九壯士”的淵源及陳挺將軍尋訪故居的往事,藍?孪壬哉Z中流露的嚴謹與深情,再次深深觸動了隊員們。麻醉學專業(畬族)同學的感喟——“真金不怕火煉,真史不怕考證”,道出了對歷史真實的敬畏,這種敬畏與醫學實踐中求真務實、嚴謹審慎的科學精神不謀而合。傅豐文老師結合自身從軍行醫經歷的分享,更將英雄精神比作“滋養一代代人的畬鄉草藥”,樸素而恒久。夜深雨歇,隊員們筆下的藍阿嫩形象愈發立體:如茶山翠竹般堅韌,如鳳凰銜火般勇毅,如畬藥回甘般奉獻。這“三重境界”,不僅是畬族兒女的精神寫照,更是對臨床醫學大三學生的深刻啟迪:英雄在戰火中以學習為武器,我們在實驗室鉆研病理、在臨床精進技藝,守護生命健康的戰場雖不同,那份為民族、為人民奉獻的赤子之心卻一脈相承。實踐隊計劃積極參與藍阿嫩事跡的整理工作,讓這份精神火種永不熄滅。

圖為傅豐文老師與藍?孪壬ㄔ。詹慧供圖
這通雨夜中的電話訪談,對于肩負守護生命與健康未來的廈醫大三學子而言,意義遠超一次歷史的聆聽。它是一次跨越民族的靈魂對話,一場深刻的精神洗禮。藍阿嫩的故事,以其畬族的身份和中華英雄的共性,無比雄辯地證明了:在保家衛國、追求光明的偉大事業中,各民族的血脈早已水乳交融,精神早已渾然一體。這份對民族融合最生動、最震撼的體認,已深深鐫刻在隊員們心中。他們清晰地認識到:作為未來的醫生,守護健康不分畬漢,服務人民不論東西,這正是民族融合精神在新時代最具體的實踐。“未及探訪的故居終會修繕完工,但英雄的精神早已在我們心中奠基。從“畬鄉醫韻”的探索,到未來“白衣執甲”的征程,變的是守護生命的方式與場景,不變的是對腳下這片土地和土地上各族同胞的無限忠誠與赤子情懷。實踐隊將帶著藍阿嫩英雄“堅韌、勇毅、奉獻”的精神烙印,將這份融于血脈的民族大愛與醫者仁心,化作服務基層、護佑健康的磅礴力量,續寫新時代守護生命的榮光篇章。
供稿人:鄒慧燕、李怡靜、許瑛琪、陳浚鑫、鐘雨岑、林燁鑫、李寒煊、黃晨菲、柯琳欣、詹慧、阮詩涵、蔣裕冰、彭宇悅、黃思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