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挖掘建筑行業紅色根脈,探索校企協同育人新路徑。今日,長安大學暑期實踐隊與陜建控股集團聯合開展主題團日活動。雙方共同走進八路軍駐西安辦事處紀念館追憶革命歷史,在陜建總部座談對話工匠精神,歷史與現實的交融為青年學子上了一堂生動的思政實踐課。
攜手探訪“八辦”共溯紅色根脈
在八路軍駐西安辦事處紀念館,實踐隊員們跟隨講解員穿梭于七賢莊院落。德國牙醫馮海伯的診所曾作為革命掩護,地下空間分隔為傳遞情報與救治傷員的隱秘區域。1937年至1946年間,“八辦”作為延安與外界的“紅色橋梁”,承擔營救進步青年、轉運援華物資的重任。展廳中,林伯渠的文件箱里存著為延安采購藥品的清單;葉劍英的懷表刻著“以時間換空間”的銘文;白求恩途經此地指導改造手術室,其手術器械與斯諾夫婦記錄《西行漫記》的筆記本、相機等文物,見證著國際友人的支持。周恩來在此多次主持工作、會見各界人士;朱德1938年召開秘密軍事會議;彭德懷也曾在此部署戰略。一件件文物、一個個名字,串聯起“八辦”作為物資樞紐、思想陣地與隱蔽斗爭典范的歷史,讓隊員們深切感受到信仰的力量。


上圖為實踐隊員參觀“八辦”
陜建總部共話未來傳承工匠擔當
參觀結束后,實踐隊與陜建集團代表移步總部大樓舉行聯合座談會。通過企業宣傳片,雙方共同了解了陜建在基建、鄉村振興、搶險救災等領域的突出貢獻。集團黨委組織部副部長吳征帶領學習《習近平致全國青聯十四屆全委會和全國學聯二十八大的賀信》,人力資源部李文杰解讀人才政策,技師學院及團委負責人寄語青年學子,強調思辨力、適應力與奮斗精神的重要性。

圖為實踐隊與陜建集團座談
紅色記憶與時代擔當共鳴
此次實踐活動中,長安大學師生與陜建青年共同在歷史舊址汲取信仰力量,在現代企業對話責任擔當?缭綍r空的對話讓青年們明白:傳承紅色基因既要守護歷史記憶,更需在新時代征程中書寫新篇章。紅色血脈與工匠精神的交融,正激勵著學子們在強國建設中砥礪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