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至7月29日,嘉興大學平湖師范學院、教育學院“紅韻”突圍實踐團(成員包括彭暢、陳嶧梵、孟紫怡、徐佳薇、許諾菲、尚佳妮、林澤、沈彤、葉子楠、趙劍欣、吳悅、趙迎盈、於彤樂)深入杭州市蕭山區樓塔鎮大同二村,聚焦文化賦能鄉村振興,團隊以“尋根·鑄魂·賦能”為主線,通過扎實的田野調查與深度參與,取得豐碩的階段性成果。
圖1嘉興大學平湖師范學院、教育學院“紅韻”突圍實踐團合照
“紅韻”突圍實踐團以金色非遺、紅色基因、青色古韻“三色融合”為驅,深度解碼大同二村振興發展。實踐團首站抵達樓塔鎮,實地探訪“樓塔記憶館”,現場觀摩老匠人進行龍燈骨架制作。成員們全程觀看了篾條編織龍骨架的具體工藝流程,近距離感受傳統手工藝的技藝特點與匠人的工作狀態,更直觀的認識了工匠精神與文化價值。
圖2嘉興大學平湖師范學院、教育學院“紅韻”突圍實踐團正在參觀龍燈骨架工藝 徐佳薇攝 轉至“樓塔傳藝館”,實踐團針對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細十番”開展專題學習。非遺傳承人現場演奏了代表性曲目,成員們認真聆聽了“細十番”的古樂演奏,深入了解其藝術形式。此次專題研習使成員們切實體悟到傳統音樂承載的文化凝聚力,提升了對非遺活態傳承重要性的理解層次。
圖3嘉興大學平湖師范學院、教育學院“紅韻”突圍實踐團正在聆聽“細十番” 彭暢攝
在“樓曼文紀念館”,實踐團接受了一場深刻的紅色洗禮。通過詳實的史料與生動的講解,成員們深入了解了這位巾幗英烈矢志革命、堅貞不屈的光輝一生。紀念館內珍貴史料與實物展陳,生動詮釋出“鞠躬盡瘁”的黨性本色,深化了成員對初心使命的時代解讀。活動結束后,多名成員表示將自覺傳承紅色基因,把維護國家安全的責任意識轉化為立足本職的實際行動。

圖4嘉興大學平湖師范學院、教育學院“紅韻”突圍實踐團正在參觀樓曼文紀念館 徐佳薇攝
探訪樓英紀念館,實踐團聚焦這位明代醫學大家的濟世情懷與樓塔深厚的中醫藥文化根基。成員們驚喜發現,當地正巧妙將“醫者仁心”“懸壺濟世”等傳統理念融入現代鄉村治理與健康服務。團隊據此提出“中醫藥文化+健康鄉村”建議方案,策劃健康科普活動,并梳理樓英“仁和精誠”思想與當代基層治理“和諧共建”理念的內在聯系,助力大同二村擦亮“古韻新生”的文化治理名片。
圖5嘉興大學平湖師范學院、教育學院“紅韻”突圍實踐團正在參觀樓英紀念館 徐佳薇攝
截至目前,該團隊已完成對樓塔鎮歷史文化脈絡的系統性調研,通過實地走訪,初步形成紅色基因圖譜和非遺傳承檔案。在后續實踐中,團隊將聚焦優化紅色研學基地建設、構建紅色教育資源共享平臺兩大核心任務,深度整合本地革命遺址與歷史文獻資源,設計主題化研學路線。通過專業力量持續挖掘在地文化資源,以青春之力賦能樓塔鎮文化傳承與發展。

圖6嘉興大學平湖師范學院、教育學院“紅韻”突圍實踐團合照 徐佳薇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