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激發青少年科學興趣、培養青少年科學思維和創新能力,東北林業大學“逐夢東林”小水滴公益課堂實踐團面向哈爾濱市招募中小學生共60人走進大學實驗室與林場,正式開展為期4天的集中課程與8周常態化科普拓展課程相結合的全周期教育模式。此次活動秉持“科教融合、實踐育人”理念,課程設計深度融合我院本科生教育理念,圍繞光學、聲學以及分子生物學等前沿學科領域,打造“現象導入-頭腦風暴-實操深化”三位一體的項目式學習范式。
7月17日,為期4天的“逐夢東林”小水滴公益課堂正式啟動,在強調課程安排以及實驗室安全后,進行了第一堂課《隱形的神秘世界》。在課堂上,老師向小朋友們介紹了微生物的特點及與人類的關系,通過手細菌實驗向小朋友們展示了勤洗手的重要性。
圖為小朋友們在觀察自己的實踐成果
7月18日,《光的神奇之旅》和《奇妙的聲音世界》向小朋友們解釋現實生活中的現象,通過實踐理解光的色散和聲音的傳播,創造出了彩虹,制作出了土電話,通過寓教于樂的方式引導小朋友們觀察生活。
7月19日,《指紋的秘密》和《神奇的生命密碼DNA》向小朋友們解釋了人類生命的奧秘,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從生物方面講述了人與人之間為什么不同。《指紋的秘密》中,小和老師教小朋友們如何辨別自己的指紋,提取指紋。《神奇的生命密碼DNA》中,小王老師教大家DNA和蛋白質的概念,提取香蕉的DNA。通過理論講解和實踐,讓小朋友們明白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
7月20日,進行了《看不見的魔法》和結業儀式,《看不見的魔法》中,小娜老師用“小精靈”形容身邊的靜電,通過三組小實驗向小朋友們展示電荷之間的排斥和吸引。隨后,便進行了團體心理輔導、林場研學和頒獎儀式。
為保護青少年心理健康,團隊策劃了親子互動游戲環節,通過默契問答等環節,鍛煉小朋友們的協調性和團隊協作的能力。除此之外,“逐夢東林”小水滴公益課堂還與“東林植物網聯盟”聯合進行林場研學活動,帶領小朋友和家長們一同走入林場,學習植物學相關科普知識,在大自然中學習,并培養生態保護理念,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統一。
隨后,團隊成員對課程進行總結,并開展了頒獎儀式,為小朋友們頒發獎狀和獎品。
下一步,團隊成員將與“東林校友會”聯合,開展為期8周,每周一天的常態化課程,將志愿科普融入日常,為培育新時代科技創新后備人才、實現教育強國戰略目標注入青春力量。
責任編輯:韓易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