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4至25日,中南財經政法大學 “我一定隊“實踐團隊前往武漢市曇華林和胭脂路展開社會實踐活動,通過對游客、相關工作人員、漢繡傳承人以及民間藝人的采訪調查調研漢繡的傳承創新發展。

在曇華林這一條街上就藏著3-4家漢繡繡坊,在繡坊中團隊成員一起欣賞了漢繡工藝的精美。漢繡工藝的精美確實讓人嘆為觀止,它不僅可以運用在服裝上,還可以應用在扇面和手提包等物品上,為這些物品增添了獨特的韻味和文化內涵。除了傳統的運用在服飾、家居用品上,現代漢繡工藝也在不斷創新發展。近年來,許多漢繡繡坊推出了將漢繡工藝運用在耳環、手鐲等珠寶飾品上的產品,以迎合現代人對于個性化、時尚的需求。這種結合傳統工藝與現代設計理念的做法,既延續了漢繡工藝的獨特魅力,又賦予了傳統手工藝品全新的生命力和市場競爭力。同時,這種創新也促進了漢繡工藝的傳承和發展,使得這一傳統工藝更具有現代時尚感和市場吸引力。

在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的今天,創新顯得越發重要,許多以漢繡為基礎所創新出來的產品正在逐漸走向市場,以其獨特新穎的方式承載著刺繡文化重新進入人們的視野.

在肖蘭的漢繡坊中通過與一個漢繡愛好者進行交談和采訪中我們了解到曇華林中已經有許多漢繡繡坊倒閉,且第二代的漢繡藝術館也已經關閉,這表明漢繡的市場情況不容樂觀;在經過對一些店鋪的調研過程中我們發現漢繡其實也嘗試過與其他新鮮事物聯動這一創新宣傳方法,例如在曇華林之前有經營過一家與貓咖結合的漢繡藝術館,但是最后也是經營不善的結果,且漢繡運用于服裝、首飾上的價格對于旅游人群來說較貴,只有漢繡愛好者才會對此類產品感興趣。所以肖蘭把民間繡娘的作品都匯集到這里。精致的書簽,可愛的虎頭鞋、多彩的掛飾,這些來自繡娘的手作精巧生動,價格也合適,收到很多游客的喜愛。她說只有這樣漢繡才能進一步走入大眾的視野。
漢繡源遠流長,精湛的技藝和細致的工藝使得每一件漢繡制品都充滿著歷史的滄桑和傳統的魅力。團隊成員能夠一起欣賞漢繡工藝,不僅可以增進彼此之間的情感交流,也能夠感受到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希望大家能夠通過這樣的活動,更加珍惜和傳承漢繡這一寶貴的文化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