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學生網福州2月29日電(通訊員:林佳敏)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深入實施“時代新人鑄魂工程”引導青年學生深刻理解“兩個結合”的重大意義,2024年2月,福建師范大學環境與資源學院、碳中和現代產業學院開展以“閩泉非遺承經典古韻今唱續文脈”為主題的“追尋領袖足跡續中華文脈”社會實踐活動。該實踐隊隊以泉州地區的文化遺產為視角,通過實地參觀、欣賞演出、手繪記錄等方式深入了解、探索該地區的相關工藝制作和文化遺跡,體會泉州歷史的發展和變遷。
在實踐結束后,該實踐隊成員感受到閩泉非遺文化的獨特魅力和珍貴價值,立志做有理想、敢擔當、能吃苦、肯奮斗的新時代好青年,學習如何保護和傳承非遺文化,厚植歷史情懷與文化擔當。
【一場與信仰的邂逅】
活動一:探尋清水秘境,感悟信仰之力 2024年2月20日,環境與資源學院、碳中和現代產業學院“閩泉非遺承經典古韻今唱續文脈”實踐隊前往安溪清水巖,了解與探索清水巖的歷史文化。安溪清水巖自古以來便是名聞遐邇的圣山,在這里,自然景觀與人文底蘊交織訴說著一段段傳說。為進一步推動文化旅游發展,當地政府已規劃并啟動了清水巖的保護與開發項目。這些項目不僅旨在修繕古跡、優化旅游設施,還注重對清水巖自然環境的保護以及對文化遺產的深入挖掘。清水巖已成為一個集自然景觀、宗教信仰與文化旅游為一體的獨特圣地。
。▓D為實踐隊在參觀安溪清水巖。通訊員 林佳敏 提供)
【一番與歷史的交流】
活動二:探尋士人風范,感悟歷史底蘊 2024年2月4日實踐隊一行前往位于泉州市中心的府文廟。據悉,府文廟是是集儒學、文化、歷史于一體的重要場所。實踐隊員們參觀了泉州府文廟的主要建筑,如:大成殿、顯圣門、文昌閣等。這些建筑展現了中國古代建筑藝術的獨特魅力,其中的設計、雕刻、繪畫工藝更是泉州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體現。府文廟中展示著體現泉州歷史發展的珍貴文物和史料,包括古籍、字畫、器物等。透過這些展品,實踐隊員們看到了府文廟歷經歲月滄桑所留下的印記,也更深刻地理解了傳統文化延續和發展的重要價值。
(圖為實踐隊在參觀泉州府文廟。通訊員 林佳敏 提供)
【一段與文化的對話】
活動三:探尋匠心之道,感悟古今傳承 近年來,安溪政府致力于打造“三鐵三世遺”的城市名片。藤鐵工藝在政府的推動下,安溪縣藤鐵產業已打下健康發展的良好基礎。2024年1月24日,該實踐隊來到安溪藤鐵工藝博物館進行社會實踐,去了解與探索藤鐵工藝的發展歷史與制作工藝,博物館的陳金城老師為實踐隊員們介紹藤鐵工藝制作流程。在陳老師的引導下,實踐隊員們動手感受到了藤條與鐵件交織的魅力。
。▓D為實踐隊在學習藤鐵工藝。通訊員 林佳敏 提供)
活動四:探尋非遺魅力,感悟中華文化 2024年2月4日,該實踐隊一行前往集展覽、研究和保護于一體的泉州非物質文化遺產館。這是一個專業性館藏機構,走進館內,一幅幅精美的展板生動展示了泉州傳統手工藝品、戲曲表演、傳統節日等非物質文化遺產,見證了泉州悠久的歷史文化傳統。除展覽外,館內還開設互動體驗區,實踐隊員們親身參與了剪紙、捏泥人等傳統手工藝品制作。通過現場體驗,實踐隊員們更加深入地了解傳統工藝的技巧和精髓,感悟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獨特價值。
。▓D為實踐隊在參觀泉州非物質文化遺產館。通訊員 林佳敏 提供)
活動五:探尋海絲精神,感悟文化包容 泉州作為世界海洋商貿引擎型港口的優秀典范,是宋元中國杰出的對外經濟與文化交流窗口。2023年2月4日,實踐隊員們走進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館,參觀學習宋元泉州古老、生動的歷史遺存,體悟宋元泉州開放、多元和包容的海洋文明和城市精神。館內不同時期的歷史文物解說更是讓實踐隊員們深刻領會海絲精神形成的歷史必然和時代價值。通過學習,實踐隊成員更加明確開放包容的人文氛圍對于城市發展和精神文脈形成的重要意義,也進一步堅定了熱愛、保護和傳承文化遺產的信心和決心。
。▓D為實踐隊在參觀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館。通訊員 林佳敏 提供)
【實踐總結】 此次寒假社會實踐,該實踐隊選定泉州為調研地點,以“一場與信仰的邂逅”“一段與文化的對話”“一番與歷史的交流”為主題開展活動,通過實地探索,與遺跡文物面對面、了解歷史、觸摸璀璨的文明,追憶揚帆啟航的絲路盛景。通過這次實踐,實踐隊員近距離感受了泉州文化的獨特魅力,透過系列實物深刻體會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價值,從而進一步堅定文化自信,擔當文化使命,做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者和弘揚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