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全球范圍內對人權保護和包容性社會發展理念的深入理解和廣泛認同,構建無障礙環境已經成為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之一。為調研無障礙環境建設的現況,推動無障礙環境建設的發展,2024年2月2日至2月5日,武漢大學“無障礙,無障愛”無障礙環境建設檢察院公益訴訟功能拓展調研實踐隊赴21個省開展實踐活動。
實地考察,了解無障礙環境建設現狀 為廣泛深刻了解各個地域無障礙環境建設落實情況,2月2日至2月3日,“無障礙,無障愛”實踐隊隊員們分組前往21個省進行實踐,重點關注道路交通、公共建筑、信息服務等無障礙環境建設現況。通過實地考察實踐隊員們發現上海市對于無障礙環境建設越發重視,不僅在公交和地鐵等交通領域加大了改造力度,還在各個公共場所普及了殘障人士專用設施,為殘障群體提供更便利的服務和更舒適的生活環境。與此同時,在貴州省畢節市,實踐隊員們發現與無障礙相關的標識或者設施的身影比較難以尋覓,可見人們對這方面的認知其實并不深厚,無障礙環境建設其實并未受到大家的關注。且在實際的建設中,與主設施配套的相關設施存在不夠完善的情況,這會影響主設施發揮作用。
圖為實踐隊員實地考察無障礙環境建設現況 孫東方 拍攝
開展訪談,了解公益訴訟功能現狀 在前期研讀國內外文獻及深入了解各地無障礙環境建設現況的基礎上,實踐隊員們前往檢察院進行訪談,以期尋求公益訴訟功能拓展。經過與湖北省荊門市人民檢察院屈家嶺管理區檢察院辦事處王檢的訪談,實踐隊員們深入了解到當地的無障礙環境建設公益訴訟現狀,深知在城市的欠發達地區,無障礙環境建設公益訴訟開展還有待加強。同時在湖北省紅安縣人民檢察院,實踐隊員們了解到健全“120”醫療急救呼叫系統文字報警功能,是滿足聽力、言語障礙人士自主呼救需求,保障特定群體生命健康安全的重要基礎條件。
圖為實踐隊員采訪檢察官 羅若軒 拍攝
合作共創,繪制信息無礙社會畫卷 本實踐團隊深感榮幸,與小紅書平臺上眾多秉持無障礙理念的自媒體人攜手合作,共同繪制出一幅信息無礙、關愛滿溢的社會畫卷。在共研共創的過程中,我們聚焦于無障礙社會建設中的痛點與困點,深刻剖析其背后的社會機制與文化觀念,力求找尋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同時,我們深知法律途徑在推動無障礙環境進程中的基石作用,故而深入探討《無障礙環境建設法》的頒布實施以及檢察公益訴訟在其中發揮的顯著作用,以法治的力量為無障礙環境提供有力保障。
圖為實踐隊員與其他自媒體人探討“無障礙”宣傳方法 謝妍 拍攝
“細微之處見真章,公正之舉暖人心”。本次實踐使我們認識到,無障礙環境建設公益訴訟是對“法不阿貴,繩不撓曲”法治精神的具體詮釋,也是對“民為邦本,本固邦寧”社會價值觀的有力弘揚。無障礙環境建設需要國家機關、社會、公民的共同努力,各方需攜手同行,為改善無障礙環境貢獻力量。
圖為實踐小分隊合影 王芋潼 拍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