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為了給缺少優質教育資源的農村地區的孩子擴展知識,給缺少父母關愛的農村留守兒童帶去溫暖和愛心,蘭州大學溫心計劃實踐團隊于7月20日抵達寧夏省固原市隆德縣溫堡鄉溫堡村開展為期30天的支教實踐活動,傳播知識和溫暖。當我第一次走進這所廢棄了幾年的鄉村小學,我難以想象我到底會怎樣度過我在這里為期30天的支教生活。我想象不到我將面臨的到底是怎樣一群孩子,我也想象不到我與他們之間的相處到底會是怎樣的。
起初在我腦海中孩子們調皮搗亂不聽課的場面在支教過程中并沒有出現。第一天上課,所有的孩子們都規規矩矩地坐在座位上,認真聽老師講課。在作業輔導時間,孩子們都安安靜靜地完成自己的作業,遇到不會的問題也會主動向老師提問尋求解答。孩子們的眼睛里好像總有熠熠生輝的星星在閃爍,那是孩子們對知識的渴望。但是,在剛開始的時候,孩子們貌似總是放不開,大家安靜地坐在座位上寫作業,雖然很配合老師,但是這樣安分卻并不像這個年紀。我詢問一些孩子問題,他們也只是回答了這個問題,但是眼里卻是生分和害怕。老師們也是用十分溫柔夾雜著生疏的語氣對同學們說話。也許這就是我們的初識,混雜著新奇與生分,我們都在觀察著彼此,又希望能夠逐漸熟悉起來。
活潑好動還是孩子們的天性,一到下課時間孩子們就一窩蜂地跑出教室,去外面玩耍。孩子們不管彼此之間之前認不認識,都能愉快地玩耍在一起。我經常在旁邊看著他們玩耍,看著他們相互嬉戲玩耍,一起玩滑梯,一起聊天說話,一起發出歡快的笑聲。即使我不參與到其中,我也能感受到那種似山間清泉般無比純凈透徹的歡樂。他們的笑聲能夠感染人,像冬日里的暖陽,給人來帶愉悅和希望。
慢慢的,有孩子鼓起勇氣邀請老師們一起做游戲,一起玩耍。這讓我們很快玩耍到了一起,也讓我們有機會更加熟悉彼此。我們逐漸熟悉了彼此,孩子們在老師面前也更加放的開。下課時我們一起玩耍,上課時我們一起學習知識,通過文字探索世界。我們與孩子們的關系變得更加和諧融洽,孩子們也漸漸會對著老師開玩笑,做鬼臉,跟老師自己的煩惱。何其有幸,我能遇到這樣一群孩子,何其有幸,我能夠有機會來到這里支教,認識這么多可愛的孩子,也能夠教會他們一些我所掌握的知識。
我們與孩子們逐漸熟悉起來,孩子們也變得調皮起來,但是他們還是會在上課時認真聽講,認真完成作業,因為那是這個年齡的孩子們對知識的極度渴望。他們渴望能夠學到和更多東西,他們渴望能夠看見更多不同地方的美麗風景,他們渴望更加了解這個世界。孩子們很熱情,經常會跟老師分享發生在他們身上的有趣的事情,也會與老師分享他們的小零食,我們也會在課間休息的時候,與他們分享我們在大學的生活趣事。我們遇到困難,孩子們會竭盡全力給我們幫助。
在與孩子們這些看似平常又簡單的相處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孩子們的善良與單純。他們的心中無比純粹,可以放肆地大笑,也可以在受到委屈時大哭。他們學習和玩耍時的認真,幫助老師時的真誠,還有一聲聲熱情真切的“老師”“老師”,讓我在這樣寧靜又充實的支教時光里,感受到了來自農村的,來自大自然的質樸與純真。
孩子們的純真笑容,我將永生難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