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雙岸村發展之路,探索鄉村振興課題
近年來,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和城鄉一體化進程的加快,鄉村主導模式與其發展優勢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南京師范大學泰州學院“知行合一”團隊于6月24日上午抵達泰州市海陵區蘇陳鎮雙岸社區,對社區黨總支書記張愛軍進行訪問,并邀請書記對雙岸社區的基本治理模式進行分析,探討其主導模式及發展優勢。
張愛軍指出,各個地區所處地域的不同,必然導致治理模式的不同。雙岸社區之所以被有效治理,主要是從產業振興,社會穩定,提高文明程度三個方面著力開展。在治理鄉村過程中,必須時刻從“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鄉村振興戰略20字方針著手。要做到振興鄉村,需要從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五個模塊作為切入點著手發展。在產業振興方面,張愛軍指出發展社區、積極發展經濟,需要農業、工業、三產服務齊頭并進;同時大力推動農業產業的發展,不斷優化農業產業結構,成立農民專業合作社。并且積極為返鄉創業的大學生搭建創業平臺,為鄉村發展注入新鮮血液。在社會穩定方面,雙岸社區在治理過程中充分利用了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讓黨員成為微網格的管理人員,在調節居民矛盾方面起到了良好的作用。書記強調只有集體增收,農民致富,社會才能更加穩定。社區經濟水平提高后,再服務于人民,讓生活在雙岸社區的人民幸福感增強,獲得感提高。在提高文明程度上,由于雙岸社區居民以老年人和留守兒童為主,因此提高居民的文明程度和文化水平是重中之重。老年人并不容易接受現代文明,因此社區主要通過宣傳的方式來移風易俗,改變與現代社會不相適應的習慣與民俗。對于留守兒童,則大力宣傳中國傳統文化,推廣優良的家風家規以及普及法律法規知識。在雙岸社區,孩子升學實行獎勵制度,此舉有利于調動社區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進一步提升社區人才的培養數量與質量。
根據張愛軍的講話內容可知,雙岸村的發展優勢主要在于優越的地理位置與便利的交通。同時產業結構合理,擁有多家工廠企業及農業企業和合作社,為村民提供了多元化的收入來源。文化氛圍深厚,雙岸村鼓勵兒童學習優秀歷史文化,推廣優良家風,塑造了和諧的社區人文環境。以及政府支持,主要表現為政府對雙岸村的發展非常重視,以現代的“網格化”模式管理社區,注重人才培養與發展,為村民營造了穩定的社會發展環境。
綜合來看,雙岸村擁有優越的地理位置、合理的產業結構和深厚的文化氛圍,這些優勢為其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通過張愛軍書記的講話,我們更加深入了解了雙岸社區的治理模式與以及管理優勢,為之后的調研提供了更為清晰的方向。鄉村主導模式是鄉村振興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也是一個具有重要意義的課題。隨著國家對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視程度不斷提高和城鄉一體化進程的深入推進,我們更應該在實踐中積極探索適合我國農村經濟發展實際情況的鄉村主導模式和其發展優勢,為農村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