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親身經歷為鏡,照見醫者成長之路 “選擇醫學,就是選擇一場終身學習的修行。”骨科主治醫師吳醫生的話語,道出了醫者共同的堅守。實踐團隊在與醫生們的交流中,深切感受到這份職業的重量:從醫學生到主治醫師,從對專業的懵懂興趣到對使命的堅定擔當,每一步成長都浸透著汗水與執著。骨科診室里,醫生們談及手術臺上的專注、康復指導時的耐心,更不諱言面對疑難病例時的無力與反思。

圖為骨科吳醫師持續學習的專業書籍。彭家琪 供圖
“把病人治好,就是最大的成就感。”簡單的話語背后,是無數個日夜的鉆研與付出。消化科王醫生則分享了與慢性病患者相伴的日常:“患者的信任,就是堅持下去的動力。”而檢驗科李醫生的故事同樣動人——在實驗室的方寸之間,他們以精準的檢驗數據為臨床診斷“導航”,從鸚鵡熱病原菌的發現到感染指標的精準解讀,于細微處守護生命健康。這些真實的故事,讓實踐團隊的同學們明白:醫學不僅是技術的堆砌,更是溫度的傳遞;醫生不僅是疾病的治療者,更是生命的守護者。

圖為骨科吳醫師接受采訪。彭桐 供圖
以實踐智慧為鑰,解開職業認知之惑 “做醫生,需要責任心,更需要溝通的智慧。”吳醫師關于醫患溝通的感悟,讓同學們深受啟發。實踐中,團隊成員重點關注了醫務工作者對醫學生的建議:從夯實基礎、終身學習的治學態度,到平衡臨床與科研的職業規劃;從鍛煉動手能力、培養溝通技巧的具體方法,到清晰認知自身特質、找準職業方向的理性思考,每一條建議都凝結著醫者的經驗與期許。
“檢驗醫師不是臨床的‘配角’,而是診斷的‘基石’。”李醫生的分享,打破了同學們對醫學領域的刻板印象。大家了解到,無論是直面患者的臨床一線,還是默默耕耘的檢驗科室,每個崗位都有其不可替代的價值——臨床醫生在手術臺與病房間踐行“健康所系,性命相托”,檢驗醫師在實驗室里以數據為筆書寫“精準護航”,共同構筑起守護健康的堅固防線。

圖為檢驗科李醫生接受采訪。彭家琪 供圖
以醫者初心為火,點燃逐夢之光 “醫學之路或許漫長,但總有人愿為燈塔,照亮后來者的方向。”實踐團隊成員在總結中感慨。此次“醫路探航”活動,不僅讓青年學子近距離觸摸到醫學的溫度與深度,更讓他們看到了醫者群體“敬佑生命、救死扶傷、甘于奉獻、大愛無疆”的職業精神。
從對“醫生角色意義”的反復思考,到對“AI時代醫學教育”的理性認知;從“如何從醫學生成長為好醫生”的困惑,到“明確職業方向、規劃成長路徑”的覺醒,這場實踐如同一場及時雨,讓醫學的種子在更多青年心中生根發芽。 “醫路漫漫,道阻且長,行則將至。”
“醫路探航”暑期社會實踐活動雖已落幕,但它播下的醫學火種正悄然燎原。相信在未來,會有更多青年循著醫者的足跡,以青春之名守護生命,用擔當之力傳承仁心,讓健康的陽光照亮更多人的生命航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