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8日,南京審計大學計算機學院“AI+智信護盾”實踐團隊走進聯寶(合肥)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圍繞人工智能與信用風險管理主題開展調研和交流。活動聚焦產學研結合,旨在推動“AI+智信護盾”信用風險智能預警平臺在企業應用場景中的優化。一、探訪實驗室:直觀感受質量保障
實踐團隊首先走進聯寶科技的業務展區,了解企業在個人電腦、服務器與智能設備及解決方案等領域的整體布局。隨后,團隊走進廬州實驗室,依次參觀了用戶體驗實驗室、半消音室、系統穩定性實驗室、沖擊實驗室、振動實驗室、環境實驗室和耐久實驗室。多維度的測試體系讓團隊直觀感受到企業如何在設計、測試到成品環節建立起完整的質量保障鏈條。

二、零部件與風險:供應鏈管理經驗
在調研聯寶公司電腦組裝流水線時,團隊深入了解了裝配、檢測和入庫流程,同時對企業供應鏈結構有了更清晰的認識。相關負責人介紹,核心零部件依賴上下游合作伙伴的穩定供給,而風險管理是保障生產連續性和產品質量的關鍵環節。為此,企業建立了基于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的信用評估體系,對合作方進行動態識別與分級管理。這一經驗不僅提升了供應鏈效率,也為“AI+智信護盾”平臺在供應鏈金融與信用風險防控中的應用提供了重要參考。
三、風險管理對話:數據安全成焦點
在隨后的座談中,企業專家分享了人工智能和區塊鏈在風險管理中的實踐案例,重點介紹了數據安全與隱私合規方面的挑戰。實踐團隊則展示了“AI+智信護盾”平臺的主要功能,包括多源數據整合、關鍵風險節點識別和動態預警等。結合前期參觀與專家交流,團隊圍繞供應鏈金融與數據安全管理提出了優化思路,認為平臺可在算法適配性與風險評估模型靈活性上進行進一步提升。
四、實踐總結:貼近企業場景的探索
通過此次社會實踐,團隊成員不僅深化了對企業研發、測試與生產環節的理解,也在信用風險管控的真實場景中找到了理論與實踐的差距。圍繞企業在數據合規與動態風控中的需求,團隊初步形成了優化方向:在保持模型預測能力的同時,增強算法對企業級數據環境的適配性,并探索定制化預警規則的應用可能。
本次走進聯寶科技的調研,使實踐團隊在產學研結合中收獲了新的啟示。“AI+智信護盾”平臺將在不斷完善與優化中,繼續探索人工智能在信用風險預警領域的落地與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