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輝源石酒莊:荒坡變綠洲,匠心釀美酒——探訪寧夏賀蘭山東麓的生態與產業融合典范
來源: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葡萄酒學院賀蘭紫珠·黃河綠洲調研隊張楓焱
2025年8月1日,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赴賀蘭山東麓產區「賀蘭紫珠·黃河綠洲」暑期調研團來到寧夏志輝源石酒莊進行調研探訪。在賀蘭山腳下的這片曾經荒蕪的礦坑廢墟上,一座將生態修復與葡萄酒文化完美融合的酒莊——志輝源石酒莊正以其獨特的發展故事吸引著世界的目光。2020年6月9日,習近平總書記考察酒莊時,對其“荒山變葡萄園”的生態實踐和產業富民模式給予高度肯定。如今,這座酒莊已成為寧夏賀蘭山東麓葡萄酒產區的標桿,年接待游客超40萬人次,成為生態與產業協同發展的鮮活樣本。
志輝源石酒莊的前身是寧夏本地一家采沙石企業。1996年,隨著政府生態修復政策的推進,企業創始人袁輝、袁志兄弟響應號召,轉型承包荒山荒坡,開啟長達十年的植樹造林。2008年,酒莊正式開建,依托賀蘭山沖積扇平原的礫石土壤和獨特風土,種植了3000畝釀酒葡萄,涵蓋赤霞珠、馬瑟蘭等16個品種。
“這里的土壤一層土一層石,葡萄根系能深入地下汲取礦物質,釀出的酒更具層次感。”酒莊工作人員介紹。通過滴灌技術和科學種植,酒莊實現了節水環保與品質提升的雙贏,成為賀蘭山生態修復的典范。
在發酵車間,兩種截然不同的釀酒工藝對比鮮明:法國進口的15方橡木桶單只造價70萬元,能為紅酒帶來煙熏、香草等復雜香氣;而國產不銹鋼罐則保留葡萄原始的果香,成本僅20萬元。“橡木桶酒更濃郁,適合陳年;不銹鋼罐酒新鮮易飲,各具特色。”工作人員解釋道。
酒莊堅持人工采摘與粒選,僅保留0.8-1.2厘米的優質果實。發酵后的酒液通過重力自流進入地下酒窖的400余只橡木桶中熟成,再經瓶儲方可上市。從采摘到裝瓶,一瓶高端葡萄酒需歷時三年。
2020年總書記的到訪為酒莊注入新動力。在考察中,總書記強調“要做好守山人,守護好賀蘭山生態”,并肯定了酒莊通過葡萄產業帶動周邊村民就業的模式。如今,酒莊不僅躋身寧夏首批“二級列莊”,還被評為國家4A級旅游景區,年接待游客40萬人次,成為農旅融合的典范。此外,酒莊推出的“認養葡萄樹”計劃已吸引3500余人參與,收益反哺賀蘭山運動公園綠化,形成生態保護閉環。
酒莊內,光緒年間的牌匾、漢代張騫出使西域的史料展陳,處處彰顯中國葡萄酒的文化底蘊。而用拆遷老宅磚瓦建造的官帽形主體建筑、廢棄橡木桶改裝的家具,則體現了環保理念。
“我們的目標是釀出具有中國風土的葡萄酒。”工作人員表示。酒莊的馬瑟蘭干紅曾在2024年布魯塞爾國際大賽斬獲金獎,印證了寧夏產區的國際競爭力。如今,志輝源石酒莊的故事仍在續寫——從礦坑到綠洲,從荒山到葡萄園,這片土地正以一杯杯美酒,向世界講述著生態與人文共生的中國智慧。
社會實踐活動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