灶臺邊的安全課——我的燃氣安全宣講志愿記
“張阿姨,這個燃氣膠管得兩年一換,老化了容易漏氣!”在老家村委會的院子里,我舉著宣傳手冊,向圍坐的村民們大聲講解著。這個暑假,我作為大學生志愿者,在家鄉開展了一場燃氣安全知識理論宣講活動,把安全常識送到了鄉親們的灶臺邊。
決定做這場宣講,源于一次走訪。放假回家后,我發現村里不少老人仍在用著老化的燃氣膠管,有的甚至在燃氣灶旁堆放柴火,這些都藏著不小的安全隱患。于是我主動聯系了村委會,提出開展燃氣安全宣講的想法,沒想到立刻得到了支持。
宣講前的幾天,我忙得不可開交。從網上搜集最新的燃氣安全規范、典型事故案例,又結合村里的實際情況,整理出“膠管更換周期”“漏氣檢測方法”“應急處理步驟”等重點內容,還特意把專業術語換成“聞氣味、涂肥皂水”這樣通俗易懂的說法。為了讓大家看得明白,我打印了圖文并茂的宣傳頁,又準備了簡單的提問小禮品,希望能調動大家的積極性。
宣講當天下午,村民們早早地來到村委會院子。看著臺下坐著的爺爺奶奶、叔叔阿姨,既有熟悉的街坊鄰居,也有素未謀面的鄉親,我起初有些緊張,但想到能幫大家避開安全風險,又立刻鎮定下來。我先從村里曾發生過的一起輕微燃氣泄漏事件說起,一下子就吸引了大家的注意力。隨后,我按照“日常使用注意事項—漏氣檢測方法—應急處置流程”的順序慢慢講解,每講完一個知識點,就停下來解答大家的疑問。
“孩子,我家燃氣灶用了十年了,還能用不?”“漏氣了先關閥門還是先開窗啊?”提問聲此起彼伏,我都一一耐心回應。針對大家最關心的漏氣檢測,我特意演示了“肥皂水涂抹法”:“找個小碗,倒點肥皂水,涂在管道接口處,要是冒泡就是漏氣了,這時候千萬別開電燈、打電話,先關總閥再開窗通風!”為了加深記憶,我還組織了簡單的問答小游戲,答對的村民能領到洗衣粉、毛巾等小禮品,院子里的氣氛一下子活躍起來。
宣講結束后,不少村民圍上來繼續咨詢。王爺爺拿著宣傳頁,指著上面的膠管圖片問我:“我家那根管子都發黃了,明天就去換!”看著大家認真的樣子,我心里滿是成就感。村委會的李主任拍著我的肩膀說:“你這課講得及時,比我們干巴巴地提醒管用多了!”
這場宣講雖然只有兩個小時,卻讓我真切感受到,家鄉的鄉親們需要這樣貼近生活的安全知識。作為一名大學生,能利用自己的力量為家鄉做點實事,比任何成績都更讓我自豪。未來,我還想把消防知識、用電安全等內容也帶給大家,用實際行動守護家鄉的平安與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