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大口腔專家帶領本博學子走進黃河河務局,科普義診守護一線職工健康
暑假伊始,鄭州大學口腔醫(學)院一支由本科生、博士生與專家組成的‘青春服務隊’走進河南黃河河務局,為常年堅守治黃一線的職工送上口腔健康科普與義診。這場集合了專業智慧與青春力量的活動,既是基層勞動者健康防線,更為高校師生生動實踐。專家躬身垂范,盡展“知行合一”之風采;學生求知若渴,全現“學思篤行”之精神;患者笑逐顏開,神沐“仁心仁術”之暖意。現場一片“健康中國”偉大戰略下醫患一心、其樂融融的景象。
“一線職工常年堅守治黃前沿,常忽視口腔健康,這次活動既送來了專業診療,更傳遞了對勞動者的關愛。”這是河南黃河工會主席莊建在活動開場時的動情之言。“讓學生跟著專家走進基層,就是要在實踐中理解‘紙上得來終覺淺’,學會用專業能力服務社會。”這是鄭州大學口腔醫(學)院黨委副書記劉青在致辭中所道出的別出心裁。兩位領導人肺腑之言中無不是對基層工作者的關懷備至,無不是對新時代青年的殷殷期盼。兩段不同立場的發言卻是相輔相成,是“紙上談來終覺淺”,于實踐中提升基層服務力量的深刻踐行。
“每天刷牙三分鐘,要做到‘面面俱到’,尤其要清潔牙齦溝等易忽視區域。”鄭州大學口腔醫(學)院預防疾病科秦紅霞主任結合豐富的臨床經驗,用職工們熟悉的"黃河護堤"作比:"就像守護堤壩要防微杜漸,口腔健康也得從小問題抓起,早期齲齒、輕度牙周炎及時干預,就能避免'潰堤'風險。"講座中,秦醫生用通俗比喻解讀專業知識,還現場演示巴氏刷牙法。她將刷毛與牙齒呈45度角,輕柔指向齦溝,以小幅度水平震顫的方式,每次刷2-3顆牙,沿牙面朝向冠方拂刷。她依次清潔上下頜牙齒的外側、內側及咀嚼面,特別強調牙齦交界區、后牙遠中等易遺漏部位也要精準清潔,全程動作輕柔而系統,避免粗暴橫刷。秦主任將優質口腔健康知識科普送至基層一線,以鮮活的情景演示加深職工理解,筑牢職工健康基礎。
在義診環節,由3名專家領銜、8名博碩士研究生組成的服務團隊分設檢查區、咨詢臺與資料發放點。
專家像是參天的大樹,以昂揚的姿態展現榜樣的力量:口腔預防科專家秦紅霞醫生手持模型講解氟化物防齲原理,頜面外科專家李錦錦醫生為有智齒困擾的職工制定診療方案。“平時總覺得牙齒沒大問題,今天檢查才發現有兩顆淺齲。"現場職工與醫生笑著交談,專家不僅給出治療建議,還特意叮囑他野外作業時要避免咬硬物,職工笑著說:“平時覺得牙沒事,今天檢查出兩顆壞牙,醫生給的這些細節提醒太實用了。”
學生像是生長的樹苗,用豐沛的精力汲取專業的知識:碩博研究生對職工們進行一對一檢測,并做好記錄與專家討論后給出具體的治療建議;本科生志愿者則耐心為家屬們分發《口腔健康手冊》。雖然本科生志愿者對專業知識的掌握還不是特別深入,但他們積極地思考老師們為職工提出的每一個口腔問題。為職工們分發《口腔健康手冊》的同時,他們將書上的知識與現場的見聞相結合,為職工們講解一些常見的口腔健康常識。用鮮活案例活化單薄文字,在實踐中印證,在實踐中成長,逐漸在腦海中構成特有的口腔知識圖譜。
作為學院‘三下鄉’暑期實踐的重要一環,這場活動讓口腔醫學的專業知識在基層綻放光彩。鄭州大學口腔醫(學)院表示,將持續組織青年師生深入一線,讓青春力量融入社會服務,用實際行動書寫‘健康中國’的青年答卷。(作者:付豪、張馨怡;供圖:付豪、張馨怡、王立澤、薛倩倩、楊璐、曹家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