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中農業大學——以青春之名,筑服務之橋
在7月4日至8月18日期間,華中農業大學的陳娟,積極響應“返家鄉”活動的號召,以志愿者的身份參與安徽省安慶市市政務服務大廳的志愿活動,穿梭于接打服務熱線、自助機器使用、咨詢前臺指引等服務項目。爭取讓青春服務于家鄉、反哺家鄉的行動中,讓青春為家鄉賦能,奉獻與成長同行。
熱線連民心,傾聽解憂暖人心
政務服務便民熱線,宛如一條無形卻緊密的紐帶,將政府與民眾的心緊緊相連。而陳娟,有幸成為這條紐帶上的一個“傳聲筒”和“解憂者”。
每天,陳娟坐在熱線電話前,當電話鈴聲響起,便是民眾需求的信號。她以最專注的神情、最溫和的語氣接起每一通電話,仿佛在與每一位來電者進行一場心與心的對話。有的居民反映小區環境問題,言辭間滿是擔憂;有的咨詢政策法規,話語中透著迷茫。認真傾聽每一個細節,用清晰準確的表達給予解答,如同春風化雨,滋潤著居民焦慮的心田。當面臨需要進一步處理的問題,她詳細記錄,迅速交至相關部門,確保居民的訴求得到及時回應和解決。同時也需要及時核對各個窗口的服務熱線是否更改了熱線未及時上傳至“皖事通”軟件,不同的問題需要分類并制作表格上報改正。雖然事情不大,但正是許許多多小事使便民服務真正的落到了實處。在熱線的一來一往間,工作人員與居民的相互交談里,傳遞著政府的關懷,也收獲著居民的信任。

志愿者在核對便民熱線 陳娟攝
自助機旁助,科技橋梁搭通途
政務服務大廳的自助機器,是科技賦能政務的生動體現,但對于一些居民來說,卻像是一道難以跨越的數字鴻溝。而她,便成為了那座幫助他們跨越鴻溝的“橋梁”。
每當看到老人對著自助機器眉頭緊鎖、不知所措時,陳娟快步上前,耐心指導,用簡單易懂的語言,一步一步講解操作流程,手把手地引導他們完成業務辦理。那自助機器的屏幕閃爍著光芒,仿佛在等待著大家共同開啟便捷服務的大門。在她的幫助下,老人們順利完成操作省去了繁瑣的手續更快更好的解決了麻煩。每當老人解決問題后露出欣喜笑容,就如同陽光般溫暖,讓一切的付出都有了意義。對于年輕居民,有時也會工作人員給予及時提示和幫助,讓他們更高效地利用自助設備,享受科技帶來的便利。她是科技與居民之間的“翻譯官”,讓政務服務的數字化之路更加暢通無阻。

志愿者在自助機前檢查系統 陳娟攝
導臺引方向,真誠指引傳溫情
大廳的導臺咨詢處,是政務服務的“前沿陣地”,也是陳娟傳遞溫暖與關懷的“窗口”。她站在導臺后,如同一位精準的導航員,為前來辦事的居民指引方向。
“您好,請問辦理什么業務?”這句簡單的話語,她每天都要重復無數遍。每一次詢問,都是對居民需求的關注;每一次指引,都是對政務服務溫度的傳遞。當居民詢問業務辦理窗口時,她會用清晰明了的語言,詳細告知位置和路線,還會貼心地提醒他們需要準備的材料。當居民在指引下順利找到方向,成就感油然而生。真誠的微笑和熱情的服務態度為居民解決問題是每一位工作人員的服務宗旨,讓每一位來到導臺的居民都能最快解決問題。

志愿者在咨詢導臺提供便民服務 陳娟攝
這段“返家鄉”的政務服務實踐經歷,如同一座燈塔,照亮了陳娟的前行的道路,讓她深刻體會到政務服務工作的意義和價值。它不僅鍛煉了她的溝通能力、應變能力和服務意識,更讓她明白了青春的責任與使命。青春為家鄉賦能,奉獻與成長同行讓政務服務實踐,成為青春成長與社會服務的雙向奔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