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2日至7月18日,華中農業大學赴湖南省永州市弘飛生態農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暑期社會實踐團隊來到湖南省永州市弘飛生態農莊,開展了為期七天的實踐調研活動。董事長張云飛以熱情而細致的講解帶領實踐團深入這座3000畝山地農莊,循著油茶香、艾草味和雞鳴聲,感受現代農業綜合體跳動的脈搏。
永州境內河網密布,酸性紅壤綿延起伏,正是油茶生長的天然溫床。弘飛以油茶種植加工為軸心,將10萬羽東安雞、千畝艾草、中藥材與休閑農業串珠成鏈,繪就“樹上掛果、林下養雞、田中種藥、莊內留客”的立體圖景。“智能水肥一體化系統”在山坡間悄然運行,精準緩解干旱帶來的落果裂果;“油茶–雞”林牧共生則讓雞糞肥樹、樹養蟲、蟲喂雞,化肥農藥用量逐年遞減,土壤愈發疏松,雞群愈發健壯。每年11月油茶采收季,周邊貧困村的鄉親們挎籃上山,一把把茶果化作家門口的增收,鄉村振興的愿景在笑聲中落地。實踐團還參觀了油茶加工廠,見證了山茶油從果實到成品的全過程:11月集中采收果實后,經晾曬、分揀、烘干、蒸胚、壓餅等工序壓榨取油,最后密封包裝。富含不飽和脂肪酸的山茶油不僅是健康食材,更成為地方特色禮品。
張云飛向團隊成員介紹油茶樹 焦煥珍攝
張云飛向團隊成員介紹水肥一體化系統 王雅坤攝
加工車間里,烘干、蒸胚、壓餅、冷榨、灌裝次第展開,琥珀色的山茶油帶著微微果香滑入瓶中,成為餐桌上的健康守護,也成為遠行游子行囊里的鄉愁手信。
實踐團沿著碎石小徑步入東安雞養殖場,雛雞在保溫室里撲騰絨毛,一個月后便奔向林間追逐昆蟲。病死雞經高溫焚燒,骨灰化作肥料回歸土地,閉環消納不留隱患。張云飛提到,未來,這里將升級為“無抗養殖”示范基地,并與品牌文旅深度融合,讓“一只雞”的故事從餐桌延伸到旅途。
期間,實踐團還探訪了弘飛農業的中藥材種植區。艾草地里,艾草葉片散發的清苦氣息,參入飼料被雞啄食后便是天然的消炎藥;余下的艾草在磨盤里被研學的孩子緩緩碾成艾絨,扎成艾灸條,一縷青煙升起,草木的療愈就此完成。推磨聲、嬉笑聲與遠處雞鳴交織,農莊的研學課堂有了溫度。
張云飛向團隊成員介紹艾草 曾艷攝
實踐團參觀東安雞養殖場 焦煥珍攝
張云飛向團隊成員展示艾絨研磨 王雅坤攝
射干育苗地里,本地篩選的中藥材與銀杏、油茶錯落間種,芍藥、牡丹點綴田埂,既涵養水土又兼顧觀賞。春可賞花、夏可摘果、秋可收藥、冬可養生,四季皆有收入,土地被時間細細熨帖。
張云飛向團隊成員介紹中藥材射干 焦煥珍攝
實踐的最后一日,實踐團參觀了唐生智故居“樹德山莊”。這座中西合璧的莊園及一旁的耀祥中學見證了這位國民革命軍一級上將的傳奇人生,其組織的“和平自救”運動、及推動湖南和平起義等事跡,讓成員深刻體會到個人命運與國家發展的緊密聯系。
團隊成員參觀樹德山莊 李依潤攝
七天的腳步丈量了產業的長度,也觸摸到土地的溫度。弘飛生態農莊用一根油茶枝、一片艾草葉、一聲雞鳴,把科技、生態、文化、民生編織成鄉村振興的鮮活樣本。實踐雖已結束,但那些在山風中搖曳的油茶果、在林間盤旋的東安雞、在磨盤里翻滾的艾絨,已化作一粒粒種子落在每位實踐團隊員心里。未來,實踐團將以青春為犁,帶著所學所見繼續探索農業發展新路徑,把更豐饒的答案寫在中國大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