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響應國家鄉村振興戰略,信陽師范大學信陽理工學院新能源科學與技術學院和人工智能學院學生組成團隊于2025年8月20日開始深入鄉村開展“三下鄉”活動,旨在以中醫藥資源為紐帶,激活文化活力,助力鄉村振興。
踏入醫圣祠,張仲景雕像莊嚴聳立,令人肅然起敬。作為醫圣,他一生勤求古訓,博采眾方,集前人之大成,攬四代之精華,寫出了不朽的醫學名著《傷寒雜病論》。這部醫術熔理、法、方、藥于一爐,開辨證論治之先河,形成了獨特的中醫學思想體系,對于推動后世醫學的發展起了巨大的作用,至今仍為臨床實踐的重要指南。

祠內陳列眾多歷史文物,從大研缽到古時出診所用的藥箱,每一件器物都承載著獨特的歷史記憶。《醫圣頌》碑文高度贊頌了中華悠久的文明歷史,以及神農、黃帝等先輩在醫學起源上的貢獻,著重歌頌了“醫圣”張仲景在醫學上的卓越成就,如創立辨證八綱、著成《傷寒雜病論》等,同時表達了對醫圣品德的敬仰以及對國家、人民的美好祝愿。
在鄉村振興的宏偉藍圖中,中醫恰似一顆璀璨明珠,散發著獨特而耀眼的光芒,其價值不可估量。中醫文化源遠流長,與中華傳統文化緊密相連。醫圣祠中的碑文彰顯著中醫的歷史底蘊與人文精神,這些寶貴的文化財富在鄉村傳播弘揚,能增強村民的文化自信和認同感,從而留住鄉村的“根”與“魂”,為鄉村振興注入強大的精神動力。
走進醫圣祠,探尋中醫藥文化的深邃魅力,別忘了帶走一份獨特的文旅產品留作紀念。這里的每一件文旅產品,都是中醫藥文化與創意設計的美妙邂逅。以《傷寒雜病論》經典藥方為靈感設計的書簽,書頁翻動間,仿佛能與古人的智慧對話;還有蘊含多種中藥材香氣的香囊,不僅有著驅蚊安神的實用功效,更承載著千年中醫藥文化的芬芳。
此次“三下鄉”之行,不僅讓信陽師范大學的學子們近距離觸摸中醫藥文化的脈搏,更在實踐中深化了對鄉村振興使命的理解。同學們表示,將以此次實踐為新的起點,帶著收獲的知識與熱忱,繼續以青春之力傳承岐黃薪火,為中醫藥文化傳播、鄉村健康發展貢獻青年智慧,讓青春之花在基層中絢麗綻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