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邊飲犢識農勤,產業振興氣象新。"7月3日,西華大學"赤壤筠心"實踐團隊十名成員走進四川省宜賓市筠連縣黃牛養殖基地,開展"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同學們走出書本,深入牛舍,通過實地走訪、深度訪談等方式,全面考察當地黃牛產業發展現狀,探索鄉村振興背后的“牛”勁力量。


在進入牧場前,團隊成員首先感受到了現代養殖的規范,經歷了一場特殊的"凈化儀式"。消毒室內,高壓霧化系統噴出細密的消毒霧,團隊成員需要在指定區域停留30秒,確保消毒劑均勻覆蓋全身。養殖場技術負責人介紹說:“我們使用的消毒劑,能有效殺滅常見病原微生物,這是保障生物安全的第一道防線。"這種看似簡單卻至關重要的消毒程序,讓同學們深刻體會到現代養殖業對生物安全的嚴格把控。
在筠連縣五鳳村牧場內,團隊成員專訪了村黨支部趙楊權書記。趙楊權書記詳細介紹了當地的產業化發展模式,重點講解了標準化養殖場建設、飼草料配給、疫病防控等關鍵環節。同學們深入了解到黃牛產業對當地經濟發展和農民增收的重要貢獻。調研過程中,團隊成員實地觀察了現代化養殖設施,見證了霧化消毒、環境調控等技術的實際應用


在養殖區,一位養殖戶正專注地照料牛群打掃衛生,小牛犢們嚼著草料順從地回到牛棚,陽光透過棚舍灑在她樸實的笑臉上,勾勒出一幅生動的現代農業從業者剪影。

西華大學"赤壤筠心"團隊計劃通過撰寫調研報告、舉辦成果分享會等形式,為地方特色產業發展提供青年智慧。團隊成員將把實踐收獲轉化為服務鄉村振興的實際行動,在廣袤田野上書寫新時代青年的責任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