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孟思佳 伊紫妍)6月26日至7月1日,集美大學誠毅學院信息工程系“紅韻煥鄉”實踐隊響應學院“青春為中國式現代化挺膺擔當”暑期社會實踐號召,深入龍巖市永定區湖山鄉開展為期6天的社會實踐活動,通過紅色文化傳播、鄉村藝術創作、特色產業調研等多種形式,為當地鄉村振興注入青春活力。
在湖山中心小學的教室里,一場別開生面的“紅色啟智課堂”讓孩子們笑聲不斷。實踐隊隊員們以當地“三打象湖山”的革命傳奇故事為線索,設計了一連串互動問答環節,還組織了“糧草突圍”、“火線支援”等紅色主題趣味運動。孩子們在奔跑、協作中,不僅了解了革命年代的艱難險阻,更感受到了先輩們的智慧與勇氣。六年級學生李燁宸在參與“火線支援”游戲后說:“原來以前的戰士們送東西這么不容易,我以后也要像他們一樣勇敢。”
(圖為“紅韻煥鄉”實踐隊隊員在湖山中心小學帶領孩子們開展“戰地征程接力賽”紅色主圖趣味運動。尤富旺 供圖)
里佳村的主干道上,十二塊紅色文化立牌、十塊紅色文化標語與鄉村振興宣傳板次第排開,成為村里一道亮眼的風景線。立牌上,里佳村的烽火歲月、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跡配以簡潔的文字說明,讓村民和游客在行走間就能觸摸歷史。
實踐隊隊員們還走訪了湖鄉山多個革命基點村,與村書記們圍坐交流。在村委會,隊員們就革命遺址保護、紅色資源活化利用等問題與村書記們展開深入討論。從村民對文化傳承的期盼到著力解決產業融合的現實難題,隊員們在民生關切與發展藍圖的對話中,讀懂基層治理的溫度與擔當,更加明確行動的方向。
(圖為“紅韻煥鄉”實踐隊隊員與楊山村村書記就革命遺跡保護與紅色資源活化進行交流訪談。林世錦 供圖)
在沈仲文紀念館內,隊員黃嘉琪為湖山鄉黨員干部們現場講解“三打象湖山”的經典故事,與干部們共同重溫里佳村烽火歲月。隊員們在和的互動交流中傳承革命精神,筑牢革命信仰根基。
里佳村的公共區墻面上,藝術創作正讓鄉土記憶可視化。實踐隊隊員們以“毛竹拔節”勾勒山村依山而建的地理特質,用“百香果綴枝”再現庭院豐收景致,蒼勁線條與明麗色彩交織,讓墻面成為村民看得見的鄉愁、游客讀得懂的風情,為村容村貌注入藝術活力。
(圖為“紅韻煥鄉”實踐隊隊員們在里佳村公共區墻面上創作以“毛竹拔節”“百香果綴枝”為主題的藝術墻繪。尤富旺 供圖)
聚焦“酸韻、茶韻、藥韻”的特色產業,實踐隊隊員們用鏡頭記錄下碼鄉村經濟的活力。在吉涌源農業基地內,3萬棵靈芝的微距特寫與660畝中草藥種植區的航拍全景,見證“公司+農戶+技術員”模式帶動56戶年均增收1.2萬元的實效。金順生態農業有限公司種植的紫蘇,石菖蒲,黃精等中藥,推行“統一供苗,技術指導,保底收購”的產業模式,保障了農戶收入。漳溪村600米高山茶園里,茶農們指尖翻飛的采摘畫面與標準化加工車間的機械運轉同框,凸顯富硒紅茶斬過“閩茶杯”一等獎的品質底氣。“酸韻”產業中,鏡頭記錄下了酸菜種植,腌制,到包裝出售的標準化生產過程。此外,隊員們還記錄了九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研發的特色農產品,哈客生態公司的現代化養殖模式,天湖山農業觀光園的高山蔬菜,還有梨果酒釀造的非遺技藝,用鏡頭編織出一幅傳統與創新交織的產業圖譜。隊員們以鏡頭為筆,以創意為墨,將湖山鄉的特色物產、匠心故事精心編織成一部部宣傳片。實踐隊員們期待這些充滿誠意的影像作品,能化作閃亮的名片,讓藏在深山的優質物產走出鄉野,助力鄉村經濟發展。
此次實踐,集美大學誠毅學院信息工程系“紅韻煥鄉”實踐隊以青春之力,推動湖山鄉紅色文化傳承與產業發展,為鄉村振興注入活力。帶隊老師李細榮、左軍華感慨:“當隊員們用紅韻浸潤童心、用鏡頭對準田壟、用畫筆裝點鄉野、用創意激活產業,我們真切感受到青年正成為鄉村振興最靈動的色彩。”此次實踐,既是一次紅色文化的傳承之旅,更讓中國式現代化的青春擔當在湖山鄉的田野間落地生根。
(圖為“紅韻煥鄉”實踐隊隊員們在漳溪村高山茶園里拍攝的合照。宮清源 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