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8日下午,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生命科學學院赴安徽岳西鄉村振興促進團在茶葉大市場深入調研了“綠順茶葉”、“天峰茶葉”等茶莊,以及一間名為“博源茶葉”的合作社以及家庭農場。
隊員們首先來到綠順茶葉店進行采訪,希望借次機會對岳西茶產業有初步、實際的了解,以便開展后續調研工作。隊員們初步了解到,岳西縣地處大別山東南部,全縣屬于山區,自然條件極其適合茶葉的生長。茶園大多分布在海拔600至800米的深山峽谷之中,周圍生態環境良好,茶葉品質較高,絕大多數茶園不施肥或者施有機肥,所產之茶為有機茶,純天然無污染。
圖為調研隊員采訪“綠順”茶葉店商戶。
在采訪過程中,隊員們也被岳西茶葉的魅力深深折服。隊員們從多個角度如茶葉的種植模式、產量、茶園的日常管理、茶葉的銷售等出發,向受訪商戶進行提問。通過采訪對象一一詳細地回答,隊員們對岳西茶產業有了初步的認識和了解。隊員牛夢帆更是在采訪結束后對岳西茶葉贊嘆不已,并且購買了兩盒當地特產—岳西翠蘭留作紀念。
圖為調研隊員采訪“天峰”茶葉店商戶。
在采訪完幾家商戶后,隊員們來到當地幾戶家庭農場進行采訪調研。在采訪過程中,隊員們發現大多數家庭農場都是自產自銷,即自己采摘,自己銷售,家庭茶園分布也不均勻,難以形成成片的茶園,也難以對茶園進行規模化管理和運營。
結束對家庭農場的采訪后,隊員們來到一家茶葉合作社進行采訪。隊員們在合作社了解到,岳西茶園主要分布在深山壑谷中,茶園地形復雜,道路曲折,茶葉種植模式主要為地方性群體種植。茶葉生產多為一家一戶的小戶型生產。當前,茶園使用了除草機械、修剪機械、耕作機械、植保機械以及采摘機械等多種機械設備。機械修剪在茶園生產管理中應用得較為廣泛,基本囊括了全縣規模茶園,小部分茶園在除草、施肥環節應用微耕機、田園除草機,由于地勢和成本的原因幾乎沒有茶園在夏秋茶生產中開展機械化采摘,故而茶園的機械化水平不高。
圖為調研隊員采訪合作社負責人。
除此以外,隊員們也受到當地人的熱情款待。在了解隊員們的來意后,當地人熱情的用岳西翠蘭來招待隊員們。這讓平時很少喝茶的隊員們也深深地體會到岳西翠蘭獨特的香氣、味道。在輕松愉快的聊天氛圍下,隊員們也了解到茶葉的銷售形勢不容樂觀。
圖為調研隊員采訪茶葉店商戶(品茶)。
近年來茶葉消費市場的低迷使得茶的銷售壓力增加。例如沒有進行長期有效的公關宣傳,市場上仍有少數假冒偽劣產品影響著岳西翠蘭的品牌形象,這也導致了新茶上市時,倉庫中甚至有幾萬斤的保鮮茶等待出售,且茶葉的價格降低,對茶農的收入也產生一定影響。岳西茶產業雖然整體上看具有蓬勃向上、欣欣向榮的發展趨勢,但若解決好背后隱藏的問題,則更有利于岳西茶產業做大做強,促進鄉村振興。
圖為茶葉店商戶向調研隊員介紹岳西翠蘭。
在采訪的最后,當地人熱情地向調研隊員介紹岳西茶葉。自20世紀80年代開發出岳西翠蘭之后,又先后推出了岳西翠尖、岳西翠芽、岳西炒青、岳西黃茶、岳西紅茶、岳西綠月等多種多樣的產品。這些茶葉除了品種不同,在價格方面也有很大差異。其中,有高檔茶葉如岳西翠芽和岳西翠尖,制作選用明前茶葉,產量少,價格昂貴。有中檔茶葉岳西翠蘭,岳西翠蘭是岳西茶葉的代表,品質好且價格適中,受到了大部分人的青睞。岳西茶葉以其獨特的質量口碑,在中國茶葉市場上也占據一席之地,未來也具有廣大的發展前景。
本次三下鄉活動,調研團深入茶葉大市場,對岳西茶產業進行了初步調研。習主席在二十大報告中曾強調:“發展鄉村特色產業,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岳西依托良好的生態資源和豐富的茶葉資源,大力發展茶產業,這對促進茶旅融合,對實現鄉村振興極具現實意義。今后調研團隊將再接再厲,繼續深入調研岳西茶產業,持續為鄉村振興貢獻力量。
來源:西北農林科技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