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提高大眾節約意識,讓人們學會節約資源、利用資源,并且養成一個良好的生活習慣,提高個人的素質,并擴展同學知識面、豐富學生實踐經驗。2023年7月12日安徽工業大學建筑工程學院環保教育垃圾分類科普實踐隊在上海進行了實習。通過實習,將所學理論知識運用循序漸進,得到深刻機會并學會運用所學的知識,為日后的社會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在社會實踐中,我們了解到很多相關的垃圾分類知識。垃圾分類可以減少垃圾的處置量,減少焚燒和填埋等處理垃圾的行為,能在最大程度上保證垃圾處理的正常運行以及控制環境污染情況,還能夠減少可回收垃圾造成的污染現象,循環的利用這些可回收物質,保證資源再生。我們渴望得到一個綠色無污染的地球環境,想要健康、綠色、環保的生活,但是在現實生活中往往不能如愿,存在很多的問題。上海的垃圾分類自從2019年7月1日《上海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實施后要求變的相當嚴格,將其分為干垃圾、濕垃圾、可回收物和有害垃圾,小區居民在丟產生的生活垃圾時要嚴格的分類丟。
經調查,我們發現,校園的垃圾種類繁多,而從總體上看,根據垃圾種類和具體分布上看,教學區及圖書館的垃圾以廢紙為主,食堂垃圾主要是餐飲垃圾和剩菜剩飯,宿舍垃圾方面則以塑料食品包裝、果皮果核以及各種日用包裝為主。因此校園垃圾收的潛力巨大,反觀學校的各項垃圾處理工作,我們可以發現存在的許多的問題。我們發現教學樓和宿舍樓的垃圾箱均沒有進行分類,食堂的垃圾則有專門的垃圾車處理,只有校園的垃圾箱標明了"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可見學校對學生指引垃圾分類的力度不夠大。由此可以看出,大多數的大學生對垃圾回收知識的關注程度并不高,積極程度也不太理想,多數都是偶爾關注,而也有很多同學只有在有相關宣傳的時候才會關注相關方面的問題。于是針對相關方面的問題,我們環保教育垃圾分類科普實踐隊在學校當中進行了垃圾分類的宣傳和相關的知識簡介,目的是呼吁同學們一起進行垃圾分類環保生活。期間,很多同學參與互動將自己所了解的相關知識無私分享,一致認為效果顯著,所有我認為相關宣傳活動應適時舉辦。這也讓我們很有成就感也增強了實踐隊所有人的自信心。
部分實踐到此告一段落,我們大學生作為高學歷知識分子,是社會主義事業的接班人和祖國明天的建設者,大學生的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將對中國未來的生活模式產生巨大的影響。因此提高大學生群體的垃圾分類回收利用的意識尤為重要。要把垃圾分類當做一種習慣或責任貫徹在平時生活當中的任何一個小細節上。建議在日后教學過程中多添加一些對核心價值觀的引導和對相關環保意識的培養。科學發展觀不是一句口號,可持續發展也不是一種形式,如何真正落實,如何把科學的理念融入教育,如何使我們這一代和下一代真正意識到環境和資源的重要意義,使我們不斷前進的動力和進一步改進的方向這些十分重要。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在實踐中將所學理論知識加以運用和宣傳,塑造了學生的自信心,獲得了經驗。在整個活動中隊員積極熱血有責任感有作為。讓我們深切體會到垃圾分類應從小做起從我做起。讓我們呼吁更多人更多城市嚴格進行垃圾分類讓資源最大合理化運用不浪費。 (通訊員 鄧永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