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為天,食物安全始終是關系我國國民經濟發展、社會穩定和國家自立的全局性重大戰略問題。通過樹立大食物觀來保障食物安全,對構建和諧社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為了深入了解基層農村的食物安全現狀,12月26日,曲阜師范大學地理與旅游學院“食”得初心實踐隊走進臨沂市莒南縣埠上村展開實地調研。
在出發前,“食”得初心實踐隊舉行了線上入鄉實踐會議,會議上隊長向隊員們詳細介紹了本次社會實踐的主題、內容以及時間安排,明確了注意事項,各位隊員也踴躍發言,各抒己見。會議結束后,各隊員通過閱讀大量相關資料來進行系統的理論政策學習,并在實地采訪前與隊長協商討論,制定出實地采訪提綱,為實地考察做好準備。
12月26日,“食”得初心實踐隊到達臨沂市莒南縣埠上村中心店,就村民的日常食物采購進行了采訪和交流。中心店里商品琳瑯滿目,水果蔬菜一應俱全,店長十分耐心的向實踐隊員詳細介紹了埠上村村民購買雞鴨魚肉、水果蔬菜等副食的情況。“村民對食物是否新鮮十分關心,采購時更喜歡現買現吃。”“吃得飽對于我們來說早就不是問題了,現在大家更關心的是自己是否吃的健康。”在采訪店長期間,中心店也一直有村民來光顧,實踐隊員發現村民們購買副食的種類十分多樣,肉蛋奶水果蔬菜都有涉及,購買時傾向于新鮮的食材,而且前來購買副食的村民中女性占絕大多數。

(圖為實踐隊員在中心店調研村民購買食物的情況)
民心重如山,因此,采訪完中心店店長之后,實踐隊員們選擇走進村民家,俯身接地氣,與村民們進行零距離的交流。當地民風淳樸,村民也十分熱情,積極地配合此次社會實踐。“我小的時候,根本沒吃過幾種水果,吃個橘子、香蕉都會高興好幾天,現在各種各樣的水果隨便挑選,我們老百姓的日子是越過越好了。”令實踐隊員驚訝的是,在二十多年前,七八毛一斤的豬肉是大多人可望而不可求的,對于現在的村民們而言,買肉吃肉早已是一件非常平常的事情了。但是,當談及食物的價格時,村民們卻喜憂參半。有的村民表示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物件上漲也是難免的;另一些村民卻感覺有些食物的價格上漲太快,希望能夠慢一點。

(圖為實踐隊員分發樹立大食物觀對人們日常飲食影響的調查問卷)
食以潔為先,食品安全關系到人民生活的最基本的需求,是民生問題的重中之重,通過走訪調研,實踐隊員也發現,村民們在日常飲食中最看重的就是食物的健康營養,這是所有村民的共同選擇。他們對食品安全問題也存在著擔心和疑慮,比如有毒有害物質的殘留、食品添加劑的超量使用、非食用原料的加工以及生產過程中處理不當等等。雖然有些村民對大食物觀了解并不深刻,但日常生活中會通過手機、電視等渠道關注食品安全問題,也會為了食品安全主動學習,觀看相關的視頻。實踐隊員也向村民認真介紹了大食物觀的內容以及樹立大食物觀的意義:歸根結底建設要增進人民福祉,創造高品質生活。
通過分析村民們回答的有關糧食種植的問題,實踐隊員發現,埠上村村民種植的作物以糧食作物為主,其中玉米、花生占絕大多數,除此之外還有紅薯、黃豆等,村民們對于糧食的收購價也比較滿意。除了糧食作物,村民們也會在自家菜地種植少量蔬菜,例如白菜、長豆角等。但是選擇種植土地的大多數是年齡較高的村民,他們精力有限,只能經營少量土地,村里的青壯年大多選擇把土地轉讓或者承包出去,自己外出打工賺錢。由此可以看出,鼓勵農民積極種植糧食,防止人口眾多的我國出現受糧食牽制的局面,還需要國家出臺更多優惠政策。隨著耕種過程中機械化程度的提高,糧食種植也需要大量年輕的接班人,只有將糧食主導權抓在自己手里,才不會受制于人。
本次實踐活動的線下采訪到此就告一段落了,深入群眾的實地調研讓實踐隊員對基層的食物安全問題有了大致了解,但如何解決采訪中發現的問題,比如群眾對物價上漲的擔憂,年輕村民不愿意繼續守著土地耕作,以及如何保障食品安全問題還需要進一步的探討和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