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8月28日訊】(通訊員:高雅婷)國以民為本,民以食為天,土為糧之母。大樹不能斷根而葉茂,“人均一畝三分地”使耕地成為中國最稀缺的生命資源,也關系到農民的長遠生計。毋容置疑,耕地拋荒問題是農業發展必須應對的突出難題。8月1日至11日,滁州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實踐小隊的五名同學去到各自家鄉所在地臨近的村鎮,針對土地拋荒問題進行實地調研和走訪。深入鄉村,了解當地耕地拋荒情況、農戶的看法及當地政府采取的措施等;分析鄉村治理出現的耕地拋荒問題產生的原因及其影響;討論改善耕地拋荒現象的方法。
一、深入鄉村,了解耕地拋荒現狀

圖1小工廠入駐村子,占用較大面積

圖2大片的拋荒地
實踐小隊五名同學前往的安徽省內不同城市中的小鄉村都存在著不同程度的耕地拋荒現象。大片的耕地被拋荒,雜草叢生。偏遠難開墾的耕地被拋棄;種植水平規模低;小工廠入駐村子,占用較大面積等?梢娡恋貟伝氖青l村治理的一大難題。
二、走訪農戶,感知民情民意
農民對耕地拋荒有著切身的感受。實踐團隊主要采取問卷調查和訪談的方式來了解當地農戶對于土地拋荒的態度。通過對問卷以及訪問記錄的整理,真實廣泛的了解民情民意。
從他們口中得知,一方面外界的發展使得人們不愿意在農村圍繞土地而生。因為大多數青壯年為了滿足家庭的生活需要,留守在村的基本為老人和孩子,他們沒有什么能力來大力發展農業,種地也只是為了滿足自己的溫飽和生活所需。另一方面新生代農民沒有種田技術和種田興趣。學生除了讀書以外,從未從事過農業生產,對農業生產技術一竅不通;有的孩子親眼目睹長輩做辛苦的農活,從心底里厭惡農業生產,對種田沒有興趣。 這種態勢的長期存在,勢必導致農業生產后繼無人,隨著時間的推移,現在仍在耕種的農民會因年老而退休,年輕人因厭惡或不懂技術而退出農業生產第一線,耕地拋荒勢必會愈演愈烈。
三、訪問村委,探尋解決方案

圖3團隊成員在向村委了解該村的土地拋荒情況
在與村干部對話的過程中,實踐團隊了解到村子里年輕一代務工的較多,務農較為辛苦且效益周期較長,導致很多新一代年輕人偏向外地務工,村子勞動人員變少,使得剩下農民無法種植大片土地,無法顧及到的土地只好荒廢。
四、實事求是,科學應對拋荒
經過幾天在農村的實踐,團隊成員對于耕地拋荒現象有了初步了解,據此提出了應對拋荒問題的見解。

圖4香隅鎮特色產業
治理耕地拋荒,要從轉變思想觀念入手。要通過宣傳標語、村村響廣播、宣 傳車巡回宣講、屋場會、村居微信群等形式,深入宣傳《土地管理法》《農村土地承包法》等法律法規、中央省市關于嚴格禁止耕地拋荒的一系列文件精神和各級 強農惠農政策,以增強人民群眾主動解決土地拋荒問題的責任感、使命感和緊迫感, 激發農民內生動力,營造全社會珍惜耕地的濃厚氛圍。
在實踐過程中可以發現,農村人口流失是土地拋荒的重要原因,要想真正解決農村人口少土地拋荒的問題,只有一個辦法,通過各種措施如抓好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改善農業生產條件,吸引農民回鄉創業,回鄉從事農業生產。另外要讓農村發展有活力有動力,還要加強土地承包管理,加快土地流轉,提高土地的利用率,讓農民種地有收入有可觀收入。變荒地為寶地,才能真正解決耕地拋荒問題。
2022年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關鍵一年,為了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國家未來針對鄉村的各項扶持措施也將持續擴大。鄉村振興離不開科學的鄉村治理,解決好耕地拋荒問題更是鄉村治理的重要一環。這是一次關于土地拋荒問題的實踐活動,此次活動讓我們深刻感受到了鄉村振興的重大意義,讓我們在鄉村振興的道路上不懈奮斗,砥礪前行,做行動青年,助力鄉村振興。
滁州學院赴安徽各鄉縣實地調查實踐小分隊 責任編輯:姚芊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