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埋忠骨,英魂勵后人。8月16日,重慶對外經貿學院管理學院“紅巖”先鋒志愿服務團站在井岡山小井紅軍醫院舊址前,透過時空的薄霧,凝視著那段艱苦卓絕卻光輝永存的歲月。
革命舊址見證歷史,艱苦環境震撼心靈 小井紅軍醫院位于井岡山市西北面,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第一所正規紅軍醫院。
土木結構的房屋、簡陋的桌椅、狹窄的病床……雖為后代修繕,但一切都保留著當年的模樣。院內陳列的粗布被褥、生銹藥罐和竹片擔架等物品,生動展現了當年武器簡陋、缺醫少藥的艱難歲月。團隊成員們凝視著這些簡陋到極致的醫療設施,仿佛回到了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醫院內沒有先進的醫療設備,有的只是簡單的鑷子、反復使用的土布繃帶,但紅軍醫務人員卻用智慧與堅韌,在極端條件下挽救生命。
圖為小井紅軍醫院舊址
張子清師長的故事,無私奉獻觸動心靈 在小井紅軍醫院的教學中,張子清師長的感人事跡深深觸動團隊的每一位成員。張子清是中國工農紅軍的高級指揮員,在井岡山斗爭時期因戰斗負傷,在此治療。
當時紅軍醫院的醫療條件極其簡陋,藥品極度匱乏,尤其是消毒用的食鹽尤為珍貴。張子清因傷勢嚴重,需要大量食鹽來清洗傷口,但他卻一次次地將自己分到的食鹽節省下來,讓給其他傷員使用。沒有麻藥的情況下,他忍受著巨大的疼痛接受手術;沒有消毒藥品,他冒著生命危險省下食鹽給戰友。最終,張子清因傷口感染惡化,壯烈犧牲,年僅28歲。
圖為張子清師長簡介
站在張子清師長曾經戰斗過的地方,聆聽這個感人至深的故事,團隊成員無不為之動容。張子清師長用生命詮釋了什么是真正的無私奉獻和堅定信念。
圖為團隊成員宣講張子清師長事跡
艱苦奮斗攻難關,井岡精神永流傳 小井紅軍醫院的教學活動讓青年學子深刻理解“艱苦奮斗攻難關”的井岡山精神內核。這種精神不僅是一段歷史,更是一種跨越時空、歷久彌新的力量。
當年,紅軍醫務人員和傷員們在極端困難的條件下,依然保持著革命樂觀主義和艱苦奮斗精神。他們自己動手制作醫療器械,用竹片代替鑷子,用棉布代替紗布,用食鹽代替消毒水。
張子清師長的食鹽、130多名傷員的抉擇、簡陋到極致的醫療設備...這些都不再是歷史書上的文字,而是化為了一種精神力量,注入每個年輕人的血脈。這種艱苦奮斗的精神,在當今時代同樣具有重要價值。團隊成員毛培霖感慨道:“站在這片曾經灑滿革命先烈熱血的土地上,我才真正理解了‘信仰’二字的千鈞之重。他們為之奮斗、為之犧牲的理想,如今正由我們接續傳承。”
團隊指導老師表示,此次實踐活動讓隊員們深刻認識到,艱苦奮斗不僅是革命年代的需要,也是新時代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備精神品質。青年一代要傳承紅色基因,弘揚革命精神,不忘初心,勇往直前。如今的小井醫院舊址,松柏蒼翠,寧靜肅穆。
圖為團隊成員合照
通訊員:秦詩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