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用數學學院:“青分行動派”團隊深入調研睢寧垃圾分類現狀
二審:李攻明
為踐行綠色發展理念,提升青少年環保意識,8月22日至27日,南京財經大學應用數學學院“青分行動派”社會實踐團隊赴江蘇省徐州市睢寧城西實驗學校,開展了為期一周的“垃圾分類”主題暑期社會實踐。隊員們通過實地清理校園垃圾、開展分類知識宣講、組織互動游戲及問卷調查等多種形式,有效激發了該校學生對垃圾分類的興趣與參與熱情,成功將環保的“種子”播撒進校園,為助推基層垃圾分類工作貢獻了青春智慧。
隨著垃圾分類政策在全國范圍的深入推進,培養青少年群體的環保意識成為關鍵一環。鄉鎮地區在垃圾分類的普及與實踐方面存在一定差距,基礎設施、宣傳教育和居民意識等方面都面臨挑戰。
高校學子們發揮專業特長,將課堂所學應用于社會實踐。經過前期調研,團隊選擇睢寧城西實驗學校作為實踐基地。這所學校位于城鄉結合部,學生大多來自周邊鄉鎮家庭,是觀察鄉鎮垃圾分類現狀的典型樣本。
帶隊教師表示,選擇這所學校不僅因為其代表性,更希望通過大學生的力量,幫助鄉鎮學校的孩子們樹立正確的環保觀念,這是高校學生服務社會、踐行責任的重要方式。
在一周的時間里,團隊的日程充實而高效。實踐初期,團隊首先進行了扎實的摸底調研。隊員們對校園各區域的垃圾進行系統性的清查與分類拾取,這項基礎工作不僅凈化了校園環境,更為團隊提供了寶貴的一手資料。
調查發現,校園內垃圾混投現象較為普遍,分類設施使用情況不盡如人意。最大的問題不是設施不足,而是意識欠缺。不少學生知道有分類垃圾桶,但并不清楚具體如何分類,也不明白為什么要這么做。
基于這些發現,團隊設計了調查問卷,從多個維度全面評估學生們的垃圾分類現狀。問卷結果顯示,僅少數學生能夠準確說出垃圾分類的基本類別,相當比例的學生表示從未接受過系統的垃圾分類教育。
針對調研中發現的問題,團隊設計了一系列寓教于樂的宣傳活動。在"垃圾分類小課堂"上,隊員們采用生動有趣的方式,將枯燥的分類知識變得通俗易懂。專業特長也被運用到了活動設計中,通過游戲等形式讓孩子們在玩樂中掌握分類知識。
趣味比賽更是將活動推向了高潮。孩子們積極參與,現場氣氛熱烈。不少學生表示,通過活動才發現垃圾分類這么有趣,回家后要教家人怎么分垃圾。
除了課堂活動,團隊還設計了精美的宣傳手冊。隊員們精心準備了圖文并茂、通俗易懂的宣傳材料,特別注意使用當地方言和孩子們熟悉的例子,這樣更容易理解和記憶。
經過一周密集的活動,團隊通過問卷進行了后續評估,結果令人鼓舞。學生們對垃圾分類的了解程度有了明顯提高,表示愿意在家中進行垃圾分類的學生比例也大幅上升。
詳細的活動記錄直觀地反映了活動成效。更重要的是,隊員們看到了孩子們態度的轉變。活動結束后,團隊撰寫了調研報告,對當前鄉鎮學校垃圾分類的難點進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有針對性的對策建議。
雖然為期一周的實踐活動已經結束,但團隊的使命還在繼續。隊員們計劃與學校建立長期合作關系,通過多種形式,持續跟蹤孩子們的垃圾分類實踐情況。
隊員們表示,垃圾分類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長期堅持。希望通過建立長效機制,讓環保意識真正在孩子們心中扎根發芽。團隊還計劃將調研報告分享給相關部門,為推進鄉鎮地區垃圾分類工作提供參考。
此次“青分行動派”社會實踐不僅是一次環保行動,更是一堂生動的思政實踐課。隊員們用腳步丈量土地,用專業知識服務社會,在奉獻中錘煉了品格,增強了社會責任感和時代使命感。(通訊員 趙子然 倪浩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