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馬凱)7月1日至20日,安徽工業大學組織多名學生走進安徽名人館開展參觀學習活動。活動以“深入了解安徽歷史文化,感受名人卓越風采”為目標,通過講解聆聽、展品參觀與互動交流,為學子搭建家鄉文化認知平臺,助力增強文化自信與鄉土熱愛之情。
活動期間,學子們在負責人帶領下有序入館,陽光透過玻璃穹頂照亮入口處巨型浮雕墻,老子、包拯、朱元璋等皖籍名人形象在光影中栩栩如生。王鑫同學駐足浮雕墻前,湊近展柜細看文字介紹,不時用手機記錄感興趣內容:“課本里的名字變得如此鮮活,他們的故事讓我對安徽歷史充滿好奇。”
(如圖為思想家方以智和桐城文派代表人物的雕塑。夏宇坤供圖)
講解員全程引導參觀,從史前時期延展至現代,系統介紹館內收錄的安徽籍名人事跡。在古代展廳,有巢氏“構木為巢”的雕塑生動再現先民智慧,夏宇坤同學在筆記本上鄭重記下:“建筑業鼻祖,開創人類居住新紀元”;劉安展區內,《淮南子》復刻本與“豆腐始祖”的傳說引發熱烈互動,王子陽同學感嘆:“原來二十四節氣和日常吃的豆腐都與安徽名人有關,歷史知識突然變得很有趣。”
步入近現代展廳,氣氛漸趨莊重。黃花崗起義歷史照片前,宋玉林、石德寬等皖籍志士的犧牲事跡令夏宇坤同學久久佇立:“從未想過有這么多安徽老鄉為革命獻身,和平生活來之不易。”陳獨秀展區的《新青年》封面復刻品前,王子涵同學深入請教其在馬克思主義傳播中的貢獻,聽完講解后在筆記中寫道:“先輩為國家探索的精神,值得我們用奮斗傳承。”
(圖為陳獨秀、胡適及一些知名人物事跡。夏宇坤供圖)
徽州文化展區里,“十戶之村,不廢誦讀”的傳統讓王鑫同學深有感觸:“崇文重教的基因刻在安徽人骨子里,我們更要珍惜學習機會。”現代展廳中,錢學森、鄧稼先等科學家毅然歸國的事跡,讓王子涵同學動容:“他們用專業報國的樣子,就是我們該追的星。”
7月20日,隨著參觀結束,本次活動圓滿落幕。活動負責人陳老師表示:“讓學生走出校園觸摸家鄉歷史,就是希望他們從名人精神中汲取動力,這份反饋證明活動達到了初衷。”輔導員陳奎老師補充道,學生們的心得體會中滿是對家鄉文化的熱愛與對名人的敬佩,為后續活動積累了寶貴經驗。
王子陽同學在心得中寫道:“名人館是一部立體史書,讓我讀懂了安徽的厚重。以他們為榜樣,學好專業、建設家鄉,是我對這份文化的最好回應。”
此次安徽名人館參觀活動,不僅是一次文化知識的學習之旅,更是一場精神的洗禮與傳承。它讓安徽工業大學的學子們在歷史長河中汲取了前行的力量,深刻認識到家鄉文化的厚重與璀璨。學校表示,未來將繼續搭建更多這樣的實踐平臺,讓學生們在行走中感悟文化、在學習中傳承精神,引導廣大學子將個人成長與家鄉發展、國家建設緊密相連,以實際行動踐行新時代青年的使命與擔當,讓皖韻文化在青春力量的傳承中綻放更絢麗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