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深化青少年民族團結教育,6月5日,中南民族大學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志工部伴飛志愿服務隊走進光谷實驗小學與南望山小學,開展了“講述涼州會盟故事,共筑民族團結童心”志愿服務活動。中南民族大學的志愿者們向小學生講述涼州會盟的故事,引導孩子們樹立正確的民族觀念,激勵他們積極踐行中華民族共同體理念,為民族團結貢獻自己的力量。
歷史小課堂:解碼會盟故事
活動籌備時,志愿者團隊以《元史》《薩迦世系史》等史料為基礎,專業梳理涼州會盟“13世紀蒙古汗國皇子闊端與西藏薩迦派領袖薩班·貢噶堅贊會面,促成西藏歸附、開啟民族交融”的脈絡,同時結合小學生的認知特點,將歷史轉化為童趣故事線,制作卡通PPT、設計互動問答卡,避免復雜表述,為授課做好充分準備。
6月5日午時,志愿者們提前抵達光谷實驗小學和南望山小學,涼州會盟志愿授課活動正式拉開帷幕。志愿者們準備了精心制作的歷史知識課件,隨后以生動易懂的方式,為小學生詳細講述涼州會盟的背景、過程和影響。講解中,志愿者著重講解了涼州會盟在維護國家統一、促進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的關鍵意義,讓孩子們理解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的歷史淵源。為了引導小學生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志愿者還結合了校園生活,鼓勵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與不同民族同學友好相處、互幫互助,從身邊小事踐行團結理念,傳遞中華民族一家親的溫暖。
互動問答:點燃團結熱情
講課過程中,問答互動環節成為一大亮點。志愿者們圍繞涼州會盟問題巧妙設計,引導孩子們深入思考、熱烈討論,迅速將課堂氣氛推向高潮。孩子們踴躍舉手、積極發言,有的聯想古今交流方式,有的分享身邊民族團結小故事,在思維碰撞與交流中,對民族團結的意義有了更深理解與感悟。學校老師表示,這堂民族團結宣講課,不僅是知識的傳遞,更以互動形式讓民族團結精神具象化,讓抽象的歷史故事轉化為孩子們可感知的生活道理,有利于在孩子們心中厚植民族團結基因,幫助他們從小樹立“中華民族一家親”的意識,讓民族團結教育真正入腦入心。
青年學子們以實際行動踐行民族團結使命,把自身所學的民族學、歷史學等專業知識,轉化為生動有趣的課堂內容。從涼州會盟的歷史故事,到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案例,引導孩子們在聆聽與互動中,增進對民族文化的理解,厚植民族團結意識。這一節節富有深度與溫度的課程,為孩子們搭建起認識多元一體大家庭的橋梁,意義深遠而重大。活動結束后,學校老師表示,這些課程讓孩子們觸摸到歷史深處的民族團結脈絡,在幼小的心靈里播下團結友愛的種子,幫助他們從小樹立正確的民族觀,為培育有家國情懷、有團結擔當的新時代少年,注入了珍貴的青春動能。

志愿者合照。侯婷 供圖
本次活動覆蓋光谷實驗小學、南望山小學共36個班級、1407名學生。從涼州會盟歷史的生動講述,到“民族團結怎么做”的互動問答,志愿者們用專業知識與青春熱忱,把民族團結的種子播撒進孩子們的心田。此次中南民族大學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的志愿宣講活動,是青春力量賦能民族團結教育的生動實踐。
未來,學院志愿者將持續深耕民族文化宣講,以專業為筆、以熱忱為墨,挖掘更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故事,創新課堂形式,讓“中華民族一家親”的理念在更多青少年心中扎根生長,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注入源源不斷的青春動能,書寫新時代民族團結教育的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