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文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在革命、建設、改革進程中創造的寶貴精神財富,承載著黨和人民對國家獨立、民族解放、人民幸福的不懈追求。為深入領會革命先輩的崇高精神,2025年8月1日,紅色文創俱樂部實踐團邵紫閣、韓蕾、陳穎等成員前往駐馬店楊靖宇將軍紀念館開展實踐學習活動,在一件件實物、一段段史實中,探尋英雄足跡,感悟初心使命。
邵紫閣、韓蕾等團隊成員踏入紀念館,莊嚴肅穆的氛圍撲面而來。入口處,楊靖宇將軍的雕像巍然矗立、目光堅毅,仿佛仍在注視著他深愛的這片土地和人民。講解員介紹:“楊靖宇將軍原名馬尚德,他自幼目睹家國飄搖,早早立下救國救民的志向,青年時期便投身革命洪流,將自己的一生都奉獻給了民族解放事業。”
緩步展廳,一幅幅泛黃的照片、一件件見證歷史的文物,無聲地訴說著那段烽火歲月。玻璃展柜里,一份字跡工整的入黨志愿書格外醒目,字里行間滿是對信仰的執著與忠誠。正是楊靖宇將軍的這份堅定的信仰,支撐著他在艱苦卓絕的環境中始終斗志昂揚。在東北抗日戰場上,他以堅定的信仰為指引,率領部隊與日寇周旋,面對敵人的封鎖與圍剿,從未有過絲毫動搖。
一旁的展柜中,陳列著一件打滿補丁的衣物,布料早已褪色,邊角處磨損嚴重。團隊成員陳穎等了解到在東北冰天雪地且條件惡劣的情況下,楊靖宇將軍和戰士們常常食不果腹,但他們卻以鋼鐵般的意志,在白山黑水間筑起了一道堅不可摧的血肉長城。
在“家書寄情”展區,一封飽經滄桑的書信靜靜陳列。信紙雖已泛黃,字跡卻依舊清晰可辨,字里行間既有對家人的思念,更有舍小家為大家的家國情懷。楊靖宇將軍深知其肩負的重要責任,即便牽掛家人,也從未因個人情感而動搖革命的決心。在國家大義面前,他選擇了犧牲小我。
團隊成員來到多媒體展廳,觀看了反映楊靖宇將軍生平事跡的紀錄片。屏幕上,將軍帶領戰士們在林海雪原中行軍、作戰的場景生動展現眼前,那不畏強敵、奮勇殺敵的畫面,深深震撼了每一個人。
此次實踐學習,讓團隊成員深刻感受到了楊靖宇將軍等革命先輩為民族解放事業不畏犧牲、英勇奮斗的精神。這份精神將永遠激勵著我們,在新時代的征程中,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自己的力量。習近平總書記曾強調,“青年是整個社會力量中最積極、最有生氣的力量”。當革命精神融入青年血脈,我們必將成長為有理想、敢擔當、能吃苦、肯奮斗的時代新人,為民族復興注入源源不斷的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