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梁貝貝 嚴美嫻 馬海林)2025年7月15日,海面泛著細碎的銀光,濕潤的海風裹挾著淡淡的咸腥味拂過漁村,廣東培正學院“陽光”鄉村振興實踐團的成員們各司其職,為這座村莊孕育智慧與希望的萌芽。
“糧”心育童心
民以食為天,國以糧為本,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是治國安邦的首要之務。為將這一重要理念深植童心,“陽光”鄉村振興實踐團的油條老師以“節約糧食,從我做起”為主題,為金門塘村的小朋友們帶來了一節意義深遠的糧食安全課。從一粒米的成長日記到觸目驚心的糧食浪費,油條老師用清晰的生長流程展示、數據沖擊,輔之以生動形象的比喻,讓小朋友們懂得“粒粒皆辛苦”的深刻意蘊。同時引出糧食安全的基本概念剖析面臨的危機,通過互動問答與主題黏土紙盤畫的方式讓小朋友們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用立體藝術承載教育目標,讓糧食安全的種子在生活里生根發芽,讓“端牢中國飯碗”的信念悄然傳遞。



“誦”承強國志
國以少年強,教以信仰立,培根鑄魂是育人之本,是民族復興的筑基工程。為把愛國種子播撒心田,"陽光"鄉村振興實踐團的vivi和彩虹老師為金門塘村的小朋友們帶來了一堂激情澎湃的朗誦課。從《如果信仰有顏色》的鏗鏘字句到《少年中國說》的赤誠情懷,vivi老師和彩虹老師聲情并茂的示范朗誦,而后帶動小朋友們集體朗誦,在小朋友們整齊劃一、洪亮激昂的朗誦聲中讓他們切實體悟“少年強則國強”的豪邁氣概,“此生無悔入華夏”的愛國情懷,讓紅色基因在童聲中傳承延續,讓“強國有我”的信念在幼小心靈中深深扎根。


童心繪扇承文脈
民族文化是一個民族區別于其他民族的根本標志,而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為讓傳統之美與文化自信浸潤童心,"陽光"鄉村振興實踐團的vivi老師為金門塘村的小朋友們帶來了一堂韻味悠長的團扇文化課。vivi老師娓娓道來團扇的歷史、結構并進行優秀作品鑒賞,帶領小朋友們領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獨特韻味。在團扇制作環節,小朋友們發揮想象力與創造力,專注投入其中,并讓其在該過程中真切感受“方寸之間見天地”的傳統智慧,“一扇一世界”的藝術魅力,讓非遺技藝在指尖流轉傳承,讓文化自信在童真創作中悄然生長。



蟲趣探微生
自然奧秘是生命演化的神奇密碼,而生態意識是人類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永恒課題。為讓小朋友們認識到生態多樣性與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必要性,"陽光"鄉村振興實踐團的可樂老師為金門塘村的小朋友們帶來了一堂妙趣橫生的昆蟲科普課。可樂老師生動講解昆蟲的身體結構、成長蛻變過程及其獨特生活習性,帶領小朋友們走進微觀世界的奇妙王國。同時在一問一答間,了解生物的多樣性、獨特性與“生生不息”的自然法則,讓保護生物多樣性、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理念這顆種子在小朋友的好奇心中生根發芽。



躬行探海味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陽光"鄉村振興實踐團調研設計組的成員們深入基層,實地探訪當地海鮮干貨供貨商與海鮮市場,拍攝多品類海鮮干貨的照片,詢問并了解當地海鮮的市場價格。并在海濱公園等地進行問卷調查,了解與調研方向相關的情況,以獲得更多的數據支撐。




從晨光熹微的教室到夕陽西下的村巷,從孩子們朗朗的讀書聲到鄉親們樸實的家常話,"陽光"鄉村振興實踐團的每一刻都過得充實而動人。每一堂精心準備的課程,每一次真誠深入的走訪,都是青春與鄉土的雙向奔赴。當支教的身影點亮求知的星火,希望的種子便在童心中生根發芽;當調研的筆觸記錄下每份民情,振興的路徑便有了明確的方向。在鄉村振興的第一線,年輕的力量正譜寫著鄉村發展的新篇章。
特別鳴謝
廣東鎧仕康金屬制品有限公司
陽光將以青春之力助推鄉村振興,繪就鄉村發展新篇章。